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当前,在核酸检测过程中,每一根管子都要全程追湖,怎么做到“1小时采样,2小时运到实验室,6小时出报告”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由此,一批数字经济企业抓住机遇,化危为机,实现了企业逆势发展。这启示我们(     
①危与机总是同生并存、相互渗透的
②只有危中寻机,才能实现化危为机
③危是相对的,机是绝对的,危与机统一
④危中有机、化危为机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孙子兵法》有云:“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这说明(     
①矛盾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为前提
②矛盾双方相互转化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③矛盾的斗争性是相对的、易变的
④矛盾的同一性往往寓于斗争性之中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新中国的建立,标志了中国人民站起来;新时期的发展,带动了中国人民富起来;新时代的到来,则标志着中国人民正在强起来。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节点上,以“强起来”为主题的大型政论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成为现象级的舆论热点,为新时代的到来奏响了“强起来”的新时代主旋律。这部纪录片从内容上看,重点采用了“顶天立地”的结构设计,前一部分重点叙述“国计”,后一部分重点关注“民生”,用国计民生的合力阐述了中国正在强起来的新时代主题。影片的前半部分呈现了近5年中国在科技、建设,特别是重大国家工程、“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路、桥、车、船、港、大飞机、深潜、航天……场景、设备、工程、技术以它们的恢弘气势,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国力,也展示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特色。之后,影片又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主线,集中展示了近5年来中国在精准扶贫、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生态和环境保护、教育、文化等众多民生问题上所出现的新变化。国家的强大,终极目的是为了人民的福祉,这一部分对于民生改善的生动呈现,前后呼应,阐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真正意义,也阐述了中国强起来的深刻内涵。中国强起来,不仅是国家强而且也是人民强,正如影片所传达,人民强则国家强,国家强则人民强是辩证统一的。因此,主旋律从根本上来说,就应该是人民的主旋律。主旋律,如果能够保持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如果能采用人民所喜闻乐见的艺术表达方式,如果能够尊重传播规律和借助市场力量,就可以真正成为人民的、大众的、主流的时代旋律。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国家强”与“人民强”的关系。
2022-05-16更新 | 414次组卷 | 6卷引用:宁夏吴忠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文科)
4 . 理发师给顾客刮胡子时,为了减少顾客的疼痛感,先给顾客涂上肥皂水。肥皂水效应是指将批评夹在赞美中。将对他人的批评夹裹在前后肯定的话语之中,减少批评的负面效应,使被批评者愉快地接受对自己的批评。以赞美的形式巧妙地取代批评,以看似间接的方式达到直接的目的。这样的批评艺术蕴含的哲学智慧是( )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②矛盾的斗争性是相对的
③批评者通过创造有利条件更好地放大了赞美的正面效应
④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并实现了巧妙转化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 . 神舟十三号发射升空无明显摇晃。但神舟五号在飞行到三四十公里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却发生了急剧抖动。原来,是研制人员将助推器蓄压器改为变能量蓄压器,改变燃料的振动频率,使得火箭不会产生POGO振动。这启示我们(     
①注重研究新情况,敢于寻找新思路,开拓新境界
②在不同问题的相对对立中寻求绝对统一
③坚持辩证否定观,破除既肯定又否定的模糊思想
④在批判性思维的指引下突破原有边界的束缚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 . 2022年4月8日,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指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广大参与者珍惜伟大时代赋予的机遇,在冬奥申办、筹办、举办的过程中,共同创造了北京冬奥精神: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以下表述正确的有(     
①胸怀大局是因为整体功能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整体与部分是统一
②自信开放是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联系的整体
③迎难而上是因为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量的准备以促成事物质变
④共创未来是因为矛盾双方有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7 . 政府施政政要义,在于以警民之心行简政之道。“居敬的行简”,不要用太繁多的东西来扰民。同时,还要做到“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意指迁于简慢、怠慢,就没有法度了)。材料启示我们(     
①要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
②要克服矛盾的对立性,实现其同一性
③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④坚持适度原则才能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4-10更新 | 123次组卷 | 1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8 .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谈到,“在蒙昧人和低级野蛮人中间,现在还流行着这样一种观念:梦中出现的人的形象是暂时离开肉体的灵魂;因而现实的人要对自己出现于他人梦中时针对做梦者而采取的行为负责。”下列命题属于对哲学基本问题回答的是(     
①“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②“我思故我在”
③“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④“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 . 恩格斯曾指出:“如果简单的机械的移动本身包含着矛盾,那么,物质的更高的运动形式,特别是有机生命及其发展,就更加包含着矛盾。生命首先就在于,生物在每一个瞬间是它自身,但却又是别的什么。所以,生命也是存在于物体和过程本身中的不断地自行产生并自行解决的矛盾;这一矛盾一停止,生命亦即停止,于是死就来到。”这告诉我们(     
①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②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③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相互排斥是绝对的
④矛盾是发展的动力,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2020东京奥运会的乒乓球男单决赛的颁奖典礼上,镜头给到一旁观礼的德国主教练和选手时,解说道出了竞争对手的另一面,“这几十年也正是有这些对手和我们共同促进,因为对手永远是我们的另一只手”。对这一解说理解正确的是(     
①竞争双方的对立推动着彼此进步             
②竞争双方是一种相反相成的关系
③竞争双方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④竞争双方的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