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2022年5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现阶段我们仍将坚持动态清零策略不动摇。回答下列小题。

1.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主要在于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始终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坚持这一总策略和总方针(     
①是由党的性质和根本立场决定的
②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思想领导的表现
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
④表明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自己的利益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面对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有的国家宣布实施“与新冠共存”计划;而我国把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作为实施一切防控举措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现阶段我们仍将坚持“动态清零”策略不动摇。这表明(     
①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②物质的运动有时是杂乱无章的
③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我国的生育政策从上世纪的“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到本世纪的“双独二孩”、“单独二孩”、全面放开“二孩”,如今,“三孩政策”也已放开。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表明( )
①正确意识才能够反映存在             
②实践的最终目的是获得真理性认识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认识在实践中不断向前发展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3 . 以前,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外部环境下,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对我国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我们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由“两头在外”到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表明真理和谬误相互转化
②这一历史性转变是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体现
③当前这一新发展格局的提出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④新发展格局的形成体现出事物发展中,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3-03-05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2022-2023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4 . 1871年,达尔文出版《人类的起源与性的选择》一书,列举许多证据说明人类是由已经灭绝的古猿演化而来的,但他未能正确解释古猿如何演变成人。1876年,恩格斯写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指出人类从动物状态中脱离出来的根本原因是劳动,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也是劳动。对人类起源的认识表明(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并不具有确定性
②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来源
③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④认识会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扩展和推移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珠穆朗玛峰是地球之巅,珠峰顶部积雪厚度及其变化情况对于理解冰冻圈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科学价值。2023年我国第二次青藏科考队利用雷达剖面测量方法测得珠峰顶部积雪厚度为9.5(±1.2)米。这一测量结果将为研究极高海拔冰冻圈及珠峰顶部岩石圈动态变化提供数据支撑。对珠峰顶部积雪厚度的新认识表明(     
①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真理在实践中不断被推翻,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不同时期实践活动的内容不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我国传统的碳汇测量主要依靠人工对森林植被进行抽样监测,费时费力,难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为准确获取我国森林碳汇数据,提高碳汇计量的效率和精度,中国科学家于2022年8月成功发射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句芒号”。该卫星可以较好地测量出生态系统碳储量,提升我国碳汇测量水平。由此可见(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认识工具的改进有利于促进认识发展       
④抽样监测是整体与部分辩证统一的体现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12-16更新 | 15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新未来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政治试题
7 . 2022年6月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公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调整后的防控措施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从2020年2月1日印发第一版,到当年9月15日推出第七版,再到2021年5月14日更新第八版……两年多来,随着疫情的变化,我国疫情防控方案不断调整、与时俱进,已成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指南。由此可见(     
①认识只有不断变化,才能正确指导实践
②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③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社会实践的需要是认识发展变化的动因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11-1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8 . 1965年,毛泽东会见斯诺时,斯诺说他相信毛泽东著作的影响,将远远超过我们这一代和下一代。毛泽东则回答:“这要看后人,几十年后怎么看。”“现在我的这些东西,还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东西,在一千年以后看来可能是可笑的了。”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认识具有无限性,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变化发展的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真正的正确的认识是不存在的
③超出了一定的条件和范围,真理也可能会变成谬误
④认识有待实践检验,是不是真理取决于实践的需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1-31更新 | 119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学考)
9 . 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调研,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强调“要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以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为根本目标”。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事物是可以认识的,但认识不是一蹴而就的
②真理可跨越时空和条件限制,适用任何实践活动
③事物本质呈现有一个过程,人们只能静观其变
④想问题办事情应该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11-24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10 . 中西方文化在动物象征意义上存在差异,传递了不同的历史、地理、生活习惯、美学观点。比如,龙在东方是吉祥的象征,在西方是邪恶的象征。再如,汉语中把人比作狗就是在骂人,但英语中却有lucky dog(幸运儿)的说法。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中西方对动物象征意义存在不同的认识
②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③面对文化多样性,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