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2 道试题
1 .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园景区,以原生态的傣族村寨为载体,向游客呈现了原汁原味的傣族建筑、服饰、歌舞、饮食、泼水节等,让游客领略到了独特的民族风情和傣族传统文化。这说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③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④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 .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献礼文艺作品是文艺创作的一种特殊类型,通过重温历史,回眸经典,追溯燃情岁月,不仅可以为重大政治活动和重要节日、纪念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更可以带领观众追忆光辉岁月,致敬伟大历史。创作优秀的献礼文艺作品应
①将人民群众作为源泉和动力,坚持作品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②聚焦时代主题,彰显理想之美、信仰之美、崇高之美,积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③立足社会实践,讲好中国故事、讴歌中国精神,弘扬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
④将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根本任务,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A.③④B.①②C.②③D.①④
2018-08-18更新 | 221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乐陵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练习:必修3第3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网络视听新媒体已然成为人民群众文化信息消费的重要平台。第五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进行了“ 2017优秀网络视听作品”的推选活动,推选的优秀作品54个,分十多个门类,例如大学生原创作品《蜡染湘西》、网络科教人文类节目《搬砖小伟》、网络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等。这些作品共同的特点就是内容积极、制作精良,网络自制内容已经全面进入精品化时代。其中热播网剧《如果蜗牛有爱情》,展现了忠于职守、英勇无畏、奋勇缉私、为民服务的人民警察形象,彰显了爱国、敬业、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受年轻用户喜欢。这部现实题材的主旋律网剧,证明了视听节目产品要让网友喜爱,必须严把质量关,在题材上要避免盲目追逐流行,那些猎奇的、低质量的网络视听作品来得快、去得也快;同时在制作上要下真功夫,经得起观众对品质的挑剔。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以《如果蜗牛有爱情》为例的作品为什么能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
(2)就网络文化健康发展提两条建议。
9-10高一·山东淄博·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舞蹈《千手观音》中21位演员通过手的丰富多彩的变化和出人意料的组合,在绚丽多彩的灯光照耀下,给观赏者带来极大的美的感受。这说明( )
A.艺术创作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和创新精神B.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总是积极的
C.成功的艺术作品源于人的创造力和想像力D.艺术创作不需要社会实践
2018-07-16更新 | 29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六中文化生活测试2套二
5 . 201735日,全国政协委员白岩松表达了自己对中国媒体市场的担忧:“炒菜的人越来越多,而种地产好粮食的却在减少。”对于此现象,政府应该
①严格管理,引导媒体以社会效益为经营导向
②加强市场监督,打击媒体违规炒作行为
③加大资金及人才投入,提供优质新闻产品
④加强新闻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保障“种粮”媒体的利益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8-07-14更新 | 137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东省泰安九中2017-2018学年度文化生活第四单元测试题
6 . 2016年11 月30日, “二十四节气”通过审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测太阳周年运动,认识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对“二十四节气”认识正确的是
①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具有独特性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18-06-03更新 | 123次组卷 | 28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郓城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单元测试:必修3文化生活第一二单元
7 . 在赛场外,拔火罐不再是中国运动员独家“秘籍”,很多外国运动员也享受这一古老 中国疗法的独特魅力,变成拔罐的“粉丝”。这说明(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体育活动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③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④中外文化可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8 . 榫卯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家具以及其他木质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榫卯结构不仅具有工艺的合理性,而且也暗含着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自然传统设计理念,对现代设计提供了应用价值。上述材料表明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②中华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
③中华传统文化最具先进性                       ④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中华文明有着5 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最有说服力的是(  )
①文学艺术 ②汉字 ③史书典籍 ④科学技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0 . 文字是一个民族传承文化的主要工具,汉字的演变史,也始终与泱泱五千年的中华民族史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字传承经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总趋势是从繁到简。繁体字把字形同字义直接或问接地结合起来,书写时以形表意,认读时见形知意,用于艺术创作时传统韵味妙不可言。现今习惯干使用繁体字的港澳台同胞加上海外华人有几千万之众。简体字是以繁体字为基础,源于历史上人们自行简化的手书体,笔画少,形体清晰,绝大多数有约定俗成的历史基础,顺应了群众使用的需要,提高了书写效率,便于计算机造字和认读,联合国把简体字作为中文的规范字体,已经成为国际标准,外国人学汉字受益匪浅且学者日众。
材料二 近年来,一些学者和知名人士呼吁,“亲”要相见,“爱”要有心,而简体字的“亲”、“爱”恰恰是亲不见、爱无心,丢失了对汉字传统文化的传承,建议选择50﹣100个最有含义的繁体字重回中小学课本。
材料三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历经浩劫而没有中断,汉字功不可没,关于汉字书写的简繁之争未曾终止。一种跳出了“非此即彼”形而上学思维观的主张﹣﹣“用简识繁”,体现了海峡两岸乃至全球汉字使用者对中华文化传统的最大认同。该主张倡导各地的正规出版物依惯例各得其所,体现了“和而不同”的包容思想;倡导习惯于繁体字的,尽可能做到能认能读能写简体字;倡导习惯于简体字的,尽可能做到能认能读繁体字。
(1)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用简识繁这一主张为什么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同。
(2)汉字在今天现代化建设以及与世界各国人民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请你为汉字的推广设计两条宣传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字以内。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