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 道试题
9-10高一·全国·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不同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人们常说,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谨,日本人服从。这种差别的形成是由
A.各民族不同的自然、社会环境等因素综合决定的
B.各民族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
C.各民族不同的遗传因素决定的
D.各民族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
2017-10-26更新 | 81次组卷 | 9卷引用:2010《文化生活》综合测试2
11-12高二下·江苏·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文化交流日趋频繁,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文化生产力,不断将其文化产品向其他地区传播,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一些国家的传统文化甚至面临着消亡的威胁。这表明,发展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是
A.迅速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B.增强国际竞争力,应对国际挑战的客观要求
C.国际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D.维护国家独立自主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
2017-10-01更新 | 245次组卷 | 11卷引用:2017秋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单元检测: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9-10高一·山东淄博·单元测试
名校
3 . 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都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这说明
A.文化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表现出来
B.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C.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不需通过社会实践
D.文化离不开政治和经济
4 . 弘扬“工匠精神”,实现全面小康。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和任务,把我国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尤其需要弘扬和坚守“工匠精神”。坚守这种精神能让我们自省和自信。我们要在产品的个性化、质量和档次上下功夫。要人无我有,而非千篇一律;要追求质量,而非粗制滥造;要重视质量、打造品牌,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打造一流产品,带动中国品牌更好地走向世界,站稳脚跟。
有人认为,应当把“工匠精神”塑造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
9-10高一·山东淄博·单元测试
5 . 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视、手机报、电子书等新媒体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催生了数字出版等新的文化产业。这说明,技术是
①文化创新的不确定因素                      ②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多样性产生的根源                      ④推动大众传媒发展的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6-12-13更新 | 116次组卷 | 14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六中文化生活测试2套(一)
9-10高一·山东淄博·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下列有关文化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文化,对人类社会发展都有促进作用
B.凡是文化,对人类社会发展都有阻碍作用
C.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D.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不对个人的成长起作用
2016-12-12更新 | 15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六中文化生活测试2套二
7 . 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
A.思维方式B.交往方式
C.行为选择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016-12-12更新 | 239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六中文化生活测试2套二
2011·河南郑州·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日前,新闻出版总署发出通知,要求在汉语出版物中,禁止出现随意夹杂使用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等外国语言文字。这是因为(     
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②语言文字具有稳定性、排他性的特点
③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④必须维护汉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和纯洁性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16-12-12更新 | 923次组卷 | 8卷引用:2017秋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单元检测: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9-10高一·全国·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读苏轼的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遍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用拟人手法启示我们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B.书本是知识的源泉
C.文化的创新需要想象D.要不断积累文化知识
2016-12-12更新 | 238次组卷 | 6卷引用:2010《文化生活》综合测试1
9-10高一·全国·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进入21世纪,团圆还是年的主题。年根将至,如潮的人群依然奔向大小车站,拥挤着要赶在大年三十前回家。老一辈人依然有着浓厚的年的情结,一年年地坚守着过年的习俗,鞭炮、春联、福字、年画、祭祖、拜年、压岁钱等年的专有事物在他们心中份量依然很重。材料显示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春节的习俗不会改变
D.人们摆脱不了旧传统的束缚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