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5月7日,浙江省政协举行民生协商论坛,围绕“充分发挥农村文化礼堂作用”开展网络议政远程协商。

乡村振兴,文化是魂。从2013年起,浙江省审时度势,在全省部署建设农村文化礼堂,为已经富裕起来的农民群众打造“精神家园”。截至2019年5月,11000多家文化礼堂已成为浙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彰显浙江文化特色的“文化地标”。进入新时代,不断丰富文化礼堂内涵、创新管理方式,有力地助推乡村振兴。

浙江省以城乡联动促进融合,着力打破体制机制障碍,让各类文化资源与要素自由流动,特别是加快从城市“高地”流向农村“洼地”,以逐步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实现优势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以整合育新提升效能,为打造农村文化礼堂“升级版”,将其放到构建城乡一体、区域均衡、人群均等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去把握,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上发力。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建设农村文化礼堂。
2020-12-10更新 | 251次组卷 | 5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二政治同步单元AB卷》人教版必修3第01单元 文化与生活单元测试(A卷基础篇)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这样一群人,因“志”而行,不为任何报酬参与社会服务,用点滴行动向社会传递正能量;有这样一群人,因“愿”而动,不求任何回报,用心帮助他人,用凡人善举为社会汇聚爱的光芒——他们的名字叫志愿者。目前,六千余万志愿者已成为耀耀生辉的“中国名片”,他们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用爱心温暖需要帮助的人,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为进一步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2016年10月12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共同组织开展2016年宣传推选100个最美志愿者.100个最佳志愿服务组织.100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100个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活动(以下简称“四个100”)。
(1)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开展“四个100”评选表彰活动的意义。
材料二: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人一向重视家风的建设,关于家风的名言警句更是汗牛充栋。从孔子对儿子的庭训,到颜之推的家训,到诸葛亮的家训,到曾国藩的家训,到傅雷的家训,不一而足。良好的家风应秉承爱国爱家.与人为善的情怀,体现礼智信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精髓;应发挥“家庭主心骨”作用,勇于承担家庭责任和义务,正确处理好父子.亲戚朋友以及邻里间的各种关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融入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公民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2)某社区拟开展“好家风”展示活动,请你为该活动拟出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每条限20个字以内。
2014·江苏·一模

3 . 材料一爱国,这是我们对自己祖国最质朴的感情。生活中的一系列最美:最美女孩、最美妈妈、最美少女、最美大学生、最美农民工……草根平民的最美善举折射着人性的光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仅给被救者带来了生的希望,也体现了草根身上的爱国情怀所激发的社会向善的力量,让社会变得温暖明亮,爱意涌动。

材料二爱国是情感,更是责任。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爱国主义的传承者。为了更好地弘扬爱国精神,践行爱国行动,班级打算以此次班会为契机,组织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进社区活动。


(1)从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角度,分析宣传这些最美人物对社会的意义。
(2)请你为材料二中的活动拟定两个具体的主题,并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指出其理论依据。
4 . 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的央视精神品牌节目《感动中国》,让观众心灵震撼的多位人物的事迹,传递着巨大的道德正能量。此项活动开展的意义在于(  )
发挥道德模范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榜样作用 
发挥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弘扬主旋律,倡导人们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传递正能量,保证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二十四节气”中遗的成功,让这项古老的中国文明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民俗学者指出“二十四节气”衍生出如‘咬春' 、‘踏青’等趣味盎然的民俗,能够提醒人们尊重和亲近自然。中医提醒病人顺应节气进行调理生活和饮食,可以起到养生作用,如谷雨易护肝养脾。家长给孩子讲授“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和相关诗词成语,如“清明时节雨纷纷”。文化工作者绘制了科普、诗情和画意相结合的绘本,并将其制成动画在电视、网络平台上传播。社区和学校开展立春“迎春”“打春”,“谷雨”植树的民俗文化活动。
不过有学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作为农耕时间制度的“二十四节气”是无法保护的。“二十四节气”文化所需要的不是保护,而是“再创造”。让这项古老的农耕智慧在现代都市化和工业化的条件下获得新的意义和新的生命,借以安顿现代人的“文化乡愁”;将“二十四节气”作为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重要内容,却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活化传承“二十四节气”、发展中华文化。
(2)“二十四节气”文化所需要的不是保护,而是“再创造”。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的知识说明理由。
(3)结合材料,就更好地活化传承“二十四节气”文化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6 . (2017·天津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天津在全国首创文化惠民卡,对市民观看演出进行补贴,大大降低了市民走进剧场的门槛。以前很多文艺院团演出上座率不到五成,“文惠卡”推出后,各院团演出的平均上座率超过八成。一张小小的“文惠卡”,不仅让普通市民享受到多种文化盛宴,而且倒逼各文艺院团转变经营理念,促进了更多优质剧目的产生。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文化惠民卡推出的意义。
材料二   第十三届全运会将于2017年8月在天津召开。体现全民参与、倡导全民运动、推动全民健康是本届全运会的鲜明特色,必将对我市全民健身运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发展国家体育事业,存在“优先发展竞技体育”和“优先发展全民健身运动”两种不同观点。
(2)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列出3点理由)。
7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节,团圆夜,在这个特定的日子,对于海外游子而言,通过吃月饼、赏明月、访亲友、看节目……等活动寻找属于民族的共同记忆,无论深处何处,这些蕴藏着悠久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历史积淀的民族符号都会让我们难以抹去、经久不衰。上述材料说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至今仍发挥着作用
③传统习俗作为凝固的艺术,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④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激发出人们思乡情结和爱国情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9-10-18更新 | 12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二政治同步单元AB卷》人教版必修3第02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测试(A卷基础篇)
8 . 在“七七事变”81周年之际,四川省建川博物馆抗战文物展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以真实的物品见证历史,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抗日战争的历史。这表明
①一定的精神文化活动离不开相应的物质载体
②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活动
④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起着决定性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9 . 根据“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某公司提出“智谷产业”的新概念,欲形成一个基于互联网快速增长的文化创意生产、创意成果数字出版、文化类产品和产权交易的生态产业链。这一举措的意义在于彰显
①科学技术的进步成为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突出作用
③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成果应该得到扶持和倡导
④应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②④
10 . 2017年9月27日,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单位与作品名单公布。开展“五个一工程”评选活动
①是基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②有利于突出文化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
③表明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④表明文化是推动人的素质全面发展的社会力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8-09-20更新 | 25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政治卷(一)文化与生活(基础过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