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和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3 道试题
1 . 杭州第19 届亚运会颁奖花束“硕果累累”是第一次加入了花器的颁奖花束。花器整体造型灵感来自于中国南宋时期的官窑花,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阳木雕制作而成,瓶口起伏的水纹取自浙江山水诗意的韵律之美,瓶口吉祥物造型以活泼欢快的姿态庆祝勇夺桂冠的胜利喜悦。由此可见,“硕果累累”(  )
A.展现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城市魅力
B.成为增进亚洲文明互鉴互赏的桥梁
C.坚持创新,为体育事业提供道德滋养
D.继承传统,成为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2023-12-08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启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政治试题
2 . 李大钊曾说:“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习近平总书记说:“生命有限,很多英雄模范人物崇高精神的形成过程也是有限的,但形成了一种宝贵精神财富,是一个永恒的定格。……任何一个民族都需要有这样的精神构成其强大精神力量,这样的精神无论时代发展到哪一步都不会过时。”从中可以感悟到民族精神(     
A.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B.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C.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D.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2023-12-08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题
3 . 近年来,一大批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创作素材的艺术作品横空“出圈”,受到众人追捧。电影《长安三万里》聚焦唐诗,通过48首唐诗,将唐人的思想、情感及时代美景铺陈给当代观影者,以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敲开了无数大小观众的心扉,唤醒了中国人对唐诗的集体记忆。电影《长安三万里》的创作(     
①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实现中外文化的互融互通
②弘扬时代主旋律,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③植根文化沃土,深刻挖掘了唐诗所承载的文化底蕴
④实现对唐诗的创造性转化,延续民族文化血脉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2023-12-03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高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4 . 1963年3月,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并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60年来,几代中国人广泛参与,一批批学雷锋标兵不断涌现。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新时代继续弘扬雷锋精神是因为(     
①它产生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不因时间、地点、条件不同而不同
③雷锋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具有引领时代的独特价值
④它能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 . 如图是共青团中央官方微博的一则发文。请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认为“越封锁,中国越能发展。”请运用辩证法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2)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阐述中国能够打破封锁的底气所在。
6 . 红安县七里坪长胜街是大革命时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街内现有七里坪革命法庭等18处革命遗址,其中8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革命文物一条街”。保护革命文物,是因为其(       
A.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B.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能激发人们接续奋斗的意志
C.承载着革命文化和红色基因,涵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承载着优秀的传统文化,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宝贵载体
7 . 2023年9月,世界大河文明论坛在郑州举行。大会会标以指纹为底色,代表文明研究是人类共同的话题;以甲骨文“河”字为主体,体现黄河文化、中华文明的重要元素。会标整体设计体现了河流与文明的关系,呼应了“文明交流互鉴·发展共创未来”的论坛主题。该会标设计(     

①表明了文化创新离不开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②彰显了优秀的艺术作品在实践中孕育产生
③反映了文化多样性是文化民族性的基本前提
④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2023年9月28日上映的《志愿军:雄兵出击》以志愿军群像为主线,全景式呈现了新中国成立一周年之际,在各个战线上保卫祖国的英雄儿女,讲述抗美援朝战争三年的恢宏史诗。影片以紧张激烈的情节再现了各个战线的战士气壮山河的抗美援朝精神,激荡着爱国主义的动人情怀,取得了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由此可见,该作品(     
①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②凝结着坚强不屈的民族意志,浸润滋养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③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④体现着爱国主义的主题,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11-02更新 | 2199次组卷 | 23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9 . 5000多年灿烂文明,170多年不屈抗争,70多年高歌行进,是什么给了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的动力?是什么给了我们国家绝处逢生的支撑?是伟大的人民,是伟大的民族,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与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①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
②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③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A.③④B.①④C.②③D.①②

10 . 献一捧鲜花给英烈,自己也能收获沁入灵魂的芬芳。面对严刑拷打,陈乔年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面对威逼利诱,恽代英嗤之以鼻,“为了我们最崇高的理想,我们是舍得付出代价的。”什么是对党忠诚,什么是人民至上,什么是大公无私,什么是革命理想高于天,英烈们用生命作出了坚定回答。对我们每个人而言,英烈的事迹可学可循,英烈的精神可追可及。读一读英烈的家书,看一看英烈的事迹,品一品英烈的情怀,就能让前行的脚步更为坚定。

一个挺立的民族,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英烈,而且还会从历史中寻找宝贵的精神给养。传承英烈精神,增强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我们定能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新时代,我们肩负使命任务的艰巨性、面对风险挑战的严峻性、进行伟大斗争形势的复杂性都是前所未有的,更加需要保持这股革命加拼命的精神。


传承是最有力的礼赞,赓续是最崇高的致敬。请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新时代青年需要传承英烈精神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