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 道试题
1 . 凭借“中国节日”系列频频出圈的河南卫视,又给观众带来了一档精品。4月4日晚,《2022清明奇妙游》节目用全新的方式再现了宋代文人雅集,诠释了清明独有的情感内核。其总导演陈佳介绍,节目用创新模式——“四维戏剧盒子”呈现给观众。“这是一个更开阔、更丰富的戏剧魔方结构,它不仅有古典戏剧的二维观感、技术加持的三维特效,同时叠加了清明时节的传统习俗,是一次节目、故事、场景、情感的交错融合。”这体现了(     
①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文化传承的根本所在
②科技有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③传播手段和传播方式的创新是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前提
④科技赋予了优秀传统文化新的内涵,增强了民族文化优越性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2021年12月,中国西藏邱桑温泉古人类手脚印入选2021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手脚印岩面艺术是距今20万年的古人类有意识地将自己的双手和双脚用力压到软泥上,软泥硬化后形成富有美感的岩面“雕塑”。这一发现加深了我们对人类历史长河中“艺术”一词涵义的理解。这一成果表明(     
①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具有鲜明的社会历史性
②艺术源于社会生活并且始终忠实反映社会生活
③考古发现为古代艺术作品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④考古发现为研究人类文明演进提供了物质载体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梁启超在其文化建设构想中指出;“要尊重爱护本国文化,要用那西洋人研究学向的方法去研究他、补助他,叫他起一种化合作用,叫人类全体都得着他好处。”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和中华文化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华文化既能服务中国,又能造福世界,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这说明(     
①要推动中华文化发展,坚定文化自信
②发展文化应该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同步同频
④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3-24更新 | 196次组卷 | 3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202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政治试题(A)
4 . 2021年12月1日,余姚施岙遗址古稻田入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是迄今为止发现面积最大、最重要的良渚文化古稻田,起源年代可能距今6500年以上。该发现证明了稻作农业是河姆渡文化到良渚文化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撑,深化了人们对长江下游地区史前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进程的认识。这表明(     
①古稻田文化标志着中华文明进入文明时代
②该遗址对研究中华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③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实践中发展文化
④稻作农业的发展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 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高度最终要看作品,衡量一名文艺工作者的艺术成就最终也要看作品。任何作品如果缺乏思想,只在技术上考究、形式上装点,无论多么精致,多么赚取点击率,终究是一具空壳。这对文艺工作者的启示有(     
①秉持艺术理想、胸怀家国天下,用文艺温润心灵、启迪心智
②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③融入时代发展,发挥文化传媒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④倾情反映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主流价值追求发出时代先声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全国首部以漫画形式说历史的科普书籍《半小时漫画世界史》是以幽默诙谐、略带调侃的方式写成的,十分有趣,但细读下来,其中的内容却是真实、严谨的,并非戏说,一经问世受到家长们一致好评。作者陈磊也因这个系列丛书,获得了丰厚的回报。陈磊作品的成功说明了(     
①创作应立足历史,反映时代的要求
②创作要关注民生,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③大众传媒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创新文化形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全国·模拟预测
7 . 厄瓜多尔小伙、“北漂族”卡洛斯·莱德斯马在位于北京亮马桥的一家巴西餐厅里,为观众献唱一首他最喜爱的中文歌——《月亮代表我的心》。东方旋律融入极具拉美风情的萨尔萨鼓点,引来台下观众阵阵喝彩。谈及未来,菜德斯马希望将中拉乐器结合,创作一首融合中拉特色的“混搭”歌曲。这告诉我们(       
①不同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文化能够在交流、借鉴的实践活动中融合创新
④保持文化多样性是促进不同文化相互融合的重要途径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2-03-07更新 | 240次组卷 | 5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8 . 2021年10月,“双奥之城、城市之光”系列短视频在全球主要互联网平台正式发布。短视频通过奥运、历史、潮流三大篇章共12支正片,生动呈现了北京的人文历史、时尚潮流、冬奥元素,让不同肤色的人们感受北京的魅力,感受中国的魅力。此举有助于(   
①通过文化交流,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②借助大众传媒,促进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
③丰富中华文化内涵,促进文化融合发展
④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彰显中华文化优越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3-07更新 | 205次组卷 | 3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22届高考模拟文科综合政治试题(四)
9 . 2020年5月21日为全球首个国际茶日。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由来已历千年。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画卷,每一帧都浸润着茶香。中国人饮茶习惯,注重一个“品”字,“以茶为媒,以茶会友”架起了各国间合作的纽带、和平的桥梁,对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做出了重要贡献。直到今天,茶已在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收割”了30多亿“铁粉”。这说明(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文化在发展基础上继承,在继承过程中发展
③商业贸易是传统文化交流的主要手段
④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0 . 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更新迭代,催生了网络短视频。依靠网络流量,网络视频作品得以快速传播,数量呈现爆炸式增长。但一些文艺工作者并没有刻意去追逐网络流量,而是着力于打造网络文艺优质内容,以过硬的质量赢得丰厚的流量,让优秀网络短视频作品既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在市场上受到欢迎。以质量赢得流量需要(   
①保持文化定力,实现题材、手法、风格、主流价值的多元化
②回到网络文艺的“本真”,顺应网络传播的移动化、社交化趋势
③坚持中华文化立场,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
④坚持创新与守正相统一,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