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 道试题
1 . 2021年《开学第一课》专题电视节目邀请了脱贫攻坚模范、抗疫先进人物、时代楷模、英雄航天员、空中梯队代表、“00后”奥运健儿、中青年艺术工作者和青少年代表走上讲台,通过“云课堂”方式和各地中小学生共上一堂课。该课堂(     
A.通过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提供捷径
B.发挥教育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在传承文化中的传递功能
C.利用电视网络根本变革传统的教育方式,推动教育的现代化
D.让时代楷模成为闪光的精神路标,引领学生书写新时代华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8月30日,文化资讯、儒家经典、孔子生平,孔府珍藏……包含以上多个专题版块的中国孔子网英、日、韩语频道正式上线。海外受众要了解孔子文化、儒家思想,从此多了一个新的平台。

随着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广大海外网民了解中国的愿望愈发迫切,对中华文化,儒家思想的关注也与日俱增。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中国孔子网外语频道的推出是恰逢其时,顺势而为。近年来,山东坚持以品牌活动为载体,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走出去”,在推动儒家文化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等方面努力当好“排头兵”,贡献山东力量。


结合材料,请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如何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贡献力量。
2021-11-03更新 | 1221次组卷 | 23卷引用:内蒙古包头经纬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3 . “它包罗了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也包罗了中西艺术接触后所发的光辉…成为人类思想领域中的一种最高表现。它总结了中国有史以来的艺术创造意识,也吸收了印度艺术的精金美玉,类化之,发挥之,成为中国伟大传统的最高标准,它是人类精神的最高发扬。”这段话充分体现了敦煌文化(   
①是不同文化汇聚交融的优秀成果             
②具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特质
③是古代中西优秀文化的集大成者             
④充分体现中华古代文化的综合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论语》在法国知音众多。1687年法国出版的《中国哲学家孔子》是《论语》的第一个拉丁文译本,为促进东西方交流提供了载体。《论语》的早期翻译和导读曾对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和伏尔泰的哲学思想给予启发。法国前总统德斯坦曾透露自己始终把《论语》摆放在床头柜上。这说明(   
①《论语》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②东西交流丰富了《论语》的思想内涵
③文化传播提升了《论语》的影响力             
④《论语》思想在借鉴融合中得到西方认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9-25更新 | 606次组卷 | 21卷引用: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学科素养评估二政治试题
5 . 北京2022冬奥会火炬“飞扬”的设计,由内红外银双色“飞舞丝带”重叠而成,象征冰火相约,自下而上从云纹逐渐过渡到剪纸风格的雪花图案,旋转上升,最后呈现为开放飞扬的火焰。火炬交接时两支火炬的顶部可以紧密相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火炬的曲线宛如灵动优美的树叶,创作灵感来自艺术家的主观想象
②飘带的红色代表喜庆与祥和,说明传统文化对人们生活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③开放的火炬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寓意中华民族以开放姿态面向世界
④火炬交接时顶部可以相扣,象征着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世界文化融为一体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6 .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言存在较大差异,对待方言的存在与发展,人们有着不同的态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相对于普通话,方言应用范围较小,应让其自然消亡
②方言体现着地域文化特色,要适当加以保护
③发挥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功能,应鼓励教师用方言上课
④方言是当地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
2021-08-15更新 | 112次组卷 | 3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2019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政治试题
7 . 近年来,某地大力推动“非遗进校园”,将本地的泥塑项目引人学校课程中,通过特色课堂作品展览、培训体验和教育传习等活动推动该非遗泥塑项目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该地的这举措(     
①拓展了文化传播的途径,创新了文化传播的形式
②发挥了教育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③能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泥塑技艺、感受非遗魅力
④能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8-08更新 | 73次组卷 | 4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呼舒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第一次考试政治试题

8 . 牛年伊始,央视文化综艺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以“穿越剧”的形式全新亮相。节目一经播出就创下同类型题材的收视新高,成为文化节目的新标杆。

《典籍里的中国》刷屏的背后,是立足中华优秀文化,从电视表达优势出发,综合运用创新科技手段,打造出穿越历史时空的沉浸式体验,让存在于“故纸堆”和“象牙塔”里的传统文化,打破时空间隔引发共鸣。把古代典籍变成可视化、故事化的作品,还有赖于创作者的用心和专业。据悉,仅第一期节目《尚书》节目组就咨询了65位相关专家,查询68本相关书籍和上千篇论文,整理几百万字的资料,剧本前后修改多达53个版本。节目嘉宾蒙曼教授从创作者的角度分析:“其实传统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厚重,而观众也比我们想象得要深沉。”中华典籍之中,本来就有更值得珍视,也更值得传播的精神传统,而如今的电视观众欢迎并完全能接受更深邃的思想内核,只要找到更合理的表达方式。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典籍里的中国》创作给文艺工作者的启示。
2021-07-22更新 | 320次组卷 | 7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呼舒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第一次考试政治试题
9 . 2015年起,教育部、国家语委组织实施了保护好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资源的工程。至2020年底,共调查收集到123种语言和全国各地方言的原始语料数据1000多万条,已出版了《中国语言文化典藏》和《中国濒危语言志》两本标志性书目。推进语保工程是基于(     
①语言是宝贵且不可重生的文化资源
②语言丰富性决定着文化的繁荣程度
③语言是理解和传承文化的重要手段
④统一语言能减少民族间的文化隔阂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2021年5月3日,国家大剧院首度采用卫星信号传输技术,让中俄音乐家相聚云端,举行了一场气势恢宏的音乐盛典。《红旗颂》《保卫黄河》《奥尔良少女》选段、《马捷帕》等中外名曲的轮奏让大屏内外的观众同频共振,掌声雷鸣。可见( )
①国人越来越认同外来优秀文化②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科学技术让文化插上了翅膀④文化在相互交流借鉴中创新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1-07-19更新 | 219次组卷 | 8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