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 道试题
1 . 中式英语词汇“add oil(加油)”被英国《牛津英语词典》收录,此前,《牛津英语词典》先后收录了“kung fu(功夫)”“guanxi(关系)”“tuina(推拿)”等中国特有的一些词汇。当“add oil”进入《牛津英语词典》时,“拓扑”“博客”等舶来词也在让中文变得丰富多样。这说明(       
A.中英文化的差异在逐渐缩小B.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中华民族要借助文化渗透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D.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
2 . 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以“创造互信共治的数字世界——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倡导尊重网络主权,发扬伙伴精神,做到发展共同推进、安全共同维护、治理共同参与、成果共同分享。下列符合本次大会理念的是()
①尊重各国网络主权,加强文化交流互鉴
②尊重文化差异,增强对他国文化的理解认同
③提升网民文化素养,合理利用网络空间
④发挥网络平台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3 . 2019年10月21日,中法合拍纪录片《论语导读》开机仪式在法国巴黎举行。该片以中国儒家经典作品的第一部法文译本《论语导读》为线索,讲述中华文明和欧洲文明相遇、相识、交流、互鉴的历史故事,探索当今世界多元文化共处共荣之道。这说明(       
①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借鉴与逐渐趋同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③中法文化的借鉴、交融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④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1-12高二上·江西赣州·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近年来,“G族”异军突起。G族,泛指4G时代常使用手机上网、阅读、音乐视频等功能的人群。新华网、中国网络电视手机网等都实现了通过手机网络把中国“两会”传播到全球各地。这表明(  )
①大众传媒的出现,意味着旧的传媒消失     
②大众传媒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③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④大众传媒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2020-08-09更新 | 73次组卷 | 7卷引用:内蒙古集宁新世纪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5 . 武术在中国历史悠久,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青少年喜爱。2020年1月,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会议将武术列入第四届青奥会正式比赛项目,这是武术首次成为奥林匹克系列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这有利于( )
A.提升中国体育影响力,引领世界体育发展
B.讲好中国故事,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吸引力
C.坚守中华文化的基本立场,保持中华文化的特性
D.拓宽中华文化传播渠道,推动东西方文明交流交融
2020-07-11更新 | 3548次组卷 | 57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一中2021届高三4月模拟政治试题
6 .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与国家文物局联合全国众多美术馆、博物馆,发起50多场线上展览,为公众奉上云端“文化盛宴”。绘画、书法、篆刻、雕塑、摄影、青铜器、陶器、精品文物等琳琅VR全景、360无死角,让你宅在家中,观在“云端”。点击展览图片,带你直抵“现场”。这启示我们(  )
①文化传播应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②要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③要利用现代技术,推动文化展示利用方式的融合创新
④大众传媒具有传播、再造传统文化魅力的功能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7 . 五四运动是次彻底的反帝反时建的爱国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进一步促进了反封建思想的发展,开创了中国文学新的历史时期,此后国内出现了数十个文艺社团,对中国文学发展影响深远,可见
①五四运动在当时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②思想运动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③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文化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0-05-0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等五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文科综合试题
8 .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指出,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这段论述说明(  )
①中华文明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②用先进文明改造其他文明是各国共同繁荣的必经阶段
③中华文明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
④要超越文明隔阂、消除文明冲突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9 . 2019年6月8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遗产日”的主题为“非遗保护中国实践”,口号为“见人见物见生活”“在生活中弘扬,在实践中创新”“传承文化根,共筑民族未来”“非遗保护,你我同行”。文化遗产(  )
A.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B.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
C.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D.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020-03-14更新 | 83次组卷 | 3卷引用:内蒙古集宁新世纪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10 . 2019年3月27日,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中国的文明观,让世界看见》五周年,在这一重要演讲中,习近平主席科学把握人类文明进步大势,深刻阑明“多彩、平等、包容”的文明观,真诚倡导“和而不同”的文明交流互鉴准则,习近平强调:“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习近平对文明的这些论述不仅精辟揭示了人类文明的本质特征,还深刻阐述了“文明交流互鉴”的内涵。五年来,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中国不仅是积极倡导者,更是坚定行动者,充分彰显了中国对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深邃智慧、积极贡献与责任担当。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阐述我们应怎样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