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7 道试题
1 . 2020年11月,希腊和中国签署了关于组织2021希腊一中国文化和旅游年的谅解备忘录。双方希望通过举办文化旅游年,进一步深化传统关系,巩固两国人民的友谊。2021文化和旅游年将于5月揭幕。希腊一中国文化和旅游年的举办(     
①能够通过文明互鉴消除文化差异
②可以借助文化交流促进文化合作
③有利于促进欧洲文化融合与创新
④能够增进相互了解增强政治互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5-31更新 | 120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2 . 微纪录片《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选取11封革命英烈的书信,讲述了他们的感人故事,鲜活再现了血雨风腥年代共产党人对革命信仰的忠贞不渝,展示了共产党人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信念与忠诚、永远坚守的初心和使命。该纪录片的播放(     
①通过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正确引领社会思潮
②是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和动力
③表明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实现了大众传媒超越时空强大的选择、传递、创造功能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5-28更新 | 145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2022届高考5月考前适应性考试(合肥三模)文综政治试题
3 . 今年年初,主旋律扶贫剧《山海情》播出后广受好评。该剧用日常的、细腻的、观众可感可知的脱贫攻坚的故事,塑造出一群乡土中国真实的人。尊重现实,踏踏实实拍出的好剧感动了无数人,网上网下都掀起一股追剧热。《山海情》的成功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
A.新时代要发挥大众传媒选择、传递、共享的强大功能
B.文化创造者要从群众生活实践中汲取营养,锐意创新
C.要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D.发展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遵循多元化原则
4 .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0月13日在广东省汕头考察时指出,潮汕侨胞心系家国故土、支持祖国和家乡建设,潮汕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和海外谋生的过程中创造的潮汕文化,有中外文化兼容的特点,体现了以海洋文化为主的创造、开拓和冒险精神。新时代要继续发扬这种精神,加强文化交流,使潮汕文化传播更深更远。这启示我们要(       )
①消除民族差异,做推动中华文化传播的使者
②吸收借鉴域外优秀文明成果,不断推动中华文化发展
③坚持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融入世界主流文化
④坚持文化多样性原则,在交流中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A.①③B.②④
C.①②D.③④
5 . 2020年12月7日至14日,首届中国-东盟文化艺术周在广西举行。该活动采取国外院团演出线上展播与国内院团线下展演相结合的方式,围绕传统优秀文化,尤其是戏剧、戏曲艺术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进行宣传,让观众领略中国与东盟各国的非遗魅力,感受多元文化之美。这说明(     
①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促进文化的传播
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需要认同其他民族的文化
③在文化交流中要欢迎和鼓励各国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④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5-22更新 | 107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双凤高级中学2022届高考模拟文科综合试卷政治试题(五)
6 . 里约奥运会既是竞技硬实力的展现舞台,也是文化软实力的传播平台:中国自行车手的头盔散发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东方韵味,让中国民族英雄的故事走向世界;一个个“拔火罐”印痕让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亮相世界舞台。中国制造体现的工匠精神充满了奥运各个场馆。这启示我们(   )
①体育比赛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
②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基本媒介
③要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④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发展中华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5-22更新 | 92次组卷 | 53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7 . 近年来,延安深入挖掘每一处革命旧址所承载的历史故事,通过场景还原、雕塑小品等多种方式呈现给广大游客,使其吸引力、感染力倍增。这说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一经形成难以抹去
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③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有强大功能
④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 . 曾经震惊世界的三星堆遗址是古蜀文明的典型代表,如今又以辉煌灿烂的新发现“再惊天下”,新出土重要文物500余件,其中既有带有古代欧亚文明色彩的黄金制品,也有体现中华文明重要特质的青铜礼器。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     
①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志和见证②表明不同地域的文化在交流中融为一体
③充分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区域性④承载灿烂文明,利于坚定国民的文化自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当东方的第一缕曙光照亮古都长安的时候,西方的罗马正长夜未央。这两座人类历史上最耀眼的文明之城,虽相距万水千山,却能够实现彼此的相遇。在罗马人身上,我们能看到来自长安的丝绸,在长安人的生活中,我们能发现来自罗马的玻璃……对于上述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商业贸易的往来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③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都可以为我所用④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年,是家的味道;年,更是中华文化的传承。无论是过去的磕头拜年、串门拜年,还是现如今的电话拜年、短信微信拜年、视频拜年,都包含了人们彼此的祝福。渐渐地,中国传统文化也感染到很多外国人。很多崇尚东方文化的外国人,也都过起了春节。材料表明(     
①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风土人情,寄托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②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因时而变,适应了社会生活的变迁
③春节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丰富了文化的多样性
④中华文化能走向世界得益于对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创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