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 道试题
12-13高二上·安徽淮北·阶段练习
1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因缺乏想象力、制作工艺粗糙、营销手段落后等,在国际电影界备受冷落。但文化“走出去”也不乏成功的例子,如中国交响乐团在德国演奏了改编创作的交响京剧《贵妃醉酒》,以德国人喜爱的形式充分展现了中国京剧的魅力。因此,文化要“走出去”,更应“走进去”。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对中国文化要“走出去”,更应“走进去”的认识。
2016-11-26更新 | 199次组卷 | 5卷引用:2015-2016学年安徽寿县一中高二下学期阶段测二政治试卷
2 .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神秘、朦胧、圣洁的藏族文化是一株永不凋零的雪莲花。民主改革50多年来,党和国家对西藏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进行了大规模抢救、搜集、整理、研究和出版,使西藏传统文化得以系统、清晰、完整地保存。这是因为
①我国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③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西藏民间文化遗产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④
3 . “节能减排,造福你我”“守望我们的家园”……如今,打开电视机,翻开报纸,点开网页,节能减排的专栏、话题随处可见,节能减排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这说明
A.新媒体的出现意味着旧媒体的消失
B.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C.现代传媒具有传统传媒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D.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
4 . 近年来,我国在许多国家成功举办的“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活动受到普遍欢迎,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下列符合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政策或主张的关键词是(     
A.相互借鉴、求同存异、提升文化实力
B.尊重差异、平等协商、认同外来文化
C.加强交流、文化共享、汲取各国文化
D.理解个性、相互渗透、传播外国文化
5 . 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事例不胜枚举。如从孔子学院到“中法文化年”,从动画片《中华小子》在法国热播并获得动画大奖到《于丹〈论语〉心得》版权被韩国人抢购等。假如让你围绕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意义写一篇政治小论文,你认为比较合适的理论视角是(          )
①文化与综合国力   ②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③文化的交流与渗透     ④经济全球化与文化一元化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6 . 2013年6月5日,保加利亚索菲亚孔子学院在索菲亚大学大礼堂举办“中国文化日”活动,吸引了150多名中国文化爱好者。当天的活动包含了中国武术、舞蹈、戏曲、歌曲、美食等。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在于(   )
①有利于吸收各国文化成果     ②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③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④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趋同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10-11高二上·河南许昌·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而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众传媒更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关于教育与大众传媒的关系,正确的是(   )
A.教育始终借助大众传媒
B.大众传媒使教育突破了狭小的课堂,走向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C.文化传播的途径是多样的,传媒也日益多样化
D.教育的普及加速了文化传播
2016-11-26更新 | 83次组卷 | 6卷引用:2015-2016学年安徽寿县一中高二下学期阶段测一政治试卷
8 . 2015年4月,清明节假期期间,日本因其灿烂的樱花成为中国游客最热门的海外旅游胜地。期间,一些游客的不雅行为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对于中国游客多次被指境外不文明行为的评价中,网友观点不尽相同。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国家由于历史文化习俗等差异,产生不同行为是正常的
②游客代表国家形象,理应提高自身素质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出游地所在国的文化习俗
④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不同民族的人们文明行为有差异,但本质是相同的
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
9 . 下图为一位外国人眼中的中西方旅游方式。由此可见(   

①不同民族文化要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②不同民族文化要相互认同,相互融合
③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特点
④文化差异并不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④
2016-11-26更新 | 63次组卷 | 5卷引用:2015-2016学年安徽寿县一中高二下学期阶段测一政治试卷
10 . 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应该是思想的潜移默化而不是模式的简单输出。在文化交流和贸易中,不要把对方当成异类、当成敌人,要解疑释惑。这就是文化的功能,也是文化的责任。材料告诉我们(     
①要提升我国文化产品的思想性、艺术性
②要接纳不同民族文化的共性和普遍规律
③要尊重各民族文化的个性和特征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传播和交流的目的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16-11-26更新 | 74次组卷 | 4卷引用:2013-2014学年安徽省凤台县一中高二春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