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 道试题
1 . 钱锺书先生在《谈中国诗》中提及,“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因此,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材料表明钱锺书先生主张
①世界各国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②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创造了人类优秀文化
③文化是民族的,要守住民族文化鲜明特色
④尊重各民族的文化成果,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③④
2 . 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中外合作交流。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12月9日举行,“一带一路”是此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它将充分依靠中国有关国家既有的多双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打破原有点状、块状的区域发展模式,更强调省区之间的互联互通,产业承接与转移,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的作用。
3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公布2015年最新入选“世界记忆名录”项目名单。在总共47个入选项目中,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榜上有名。但日本采取了很多动作,想方设法阻挠中方的有关申报。由此可以看出
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正义、维护我国国家利益
②中国申遗的最终目的是不忘历史、珍爱和平
③日本不愿正视和深刻反省侵略历史的错误态度
④中日不能把焦点过度集中在过去的不幸历史上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016-12-13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安徽凤台中学高三第五次月考政治试卷
4 . 习近平主席在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说,人类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因为平等交流而变得丰富多彩,正所谓“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下列做法符合上述主张的是
①不同民族文化间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②借助文化渗透方式,推销本国价值观
③防止经济现代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016-12-13更新 | 425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6-2017学年安徽省淮南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试题
5 .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为了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成立了由中国倡议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根据财政部公布数据,截至4月15日,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已达57个,但作为重要经济体的美国与日本却显得犹豫不决,担忧亚投行的诞生将会削弱美日主导的亚洲开发银行的影响力。这表明
A.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B.竞争、合作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C.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D.世界出现了多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
2.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要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文化不仅要成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交流的纽带,更要全方位地融入“一带一路”布局,特别是要发挥文化产业在拉动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独特作用。这表明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②文化交流有利于消除各国政治分歧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④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16-12-12更新 | 2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安徽淮南一中等四校高三联考政治试卷
13-14高三上·辽宁沈阳·阶段练习
6 . 莫言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将中国民间故事、历史事件与当代背景融为一体,赢得世界殊荣,成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首位中国籍作家。这说明
A.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C.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D.大众文化始终发挥着导向和示范作用
2016-12-12更新 | 94次组卷 | 5卷引用:2015届安徽寿县第一中学高三第二次双周训练政治试卷
12-13高三·安徽淮南·阶段练习
7 . “女汉子”原为外文用语,经过网络、报纸等媒体的传播,现在已成为中国社会的流行语,被广泛使用。这一现象表明
①大众传媒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动力        
②网络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文化市场的自发性需要加强管理和引导        
④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16-12-12更新 | 786次组卷 | 6卷引用:2014届安徽省寿县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
8 . 电影《捉妖记》根据中国神话故事改编,将水墨山水中国风元素和妖的形象创新结合,运用最新的特效技术,给观众带来了一道文化大餐。《捉妖记》成功的原因在于
①科学技术进步发展,促进文化交流融合
②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满足人民个性需求
③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抓住文化创新根基
④把握继承发展关系,树立高度文化自信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越先进的国家,越有能力保护自己的传统;传统保护得越好,对自己越有信一心。越落后的国家,传统的流失或支离破碎就越厉害,对自己的定位与前景越是手足无措,进退失据。
节庆的热闹可以移植,节庆里头所蕴含的意义却是移植不来的。节庆变成空洞的消费,而自己传统中随着季节流转或感恩或驱鬼或内省或祈福的充满意义的节庆则又弃之不顾。语言是活生生的千年老树,盘根错节、深深扎根在文化和历史的土壤中。移植语言,就是移植文化和历史,移植价值和信念,两者不可分。
“国际化”不是移植别人的节庆,不是移植别人的语言,那么是什么?它是一种知己知彼。知己,所以要决定什么是自己安身立命、生死不渝的价值。知彼,所以有能力用别人听得懂的语言、看得懂的文字、讲得通的逻辑词汇,去呈现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观点、自己的典章礼乐。它不是把我变得跟别人一样,而是用别人能理解的方式告诉别人我的不一样。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一谈我国文化怎样实现“国际化”?
(2)运用辩证否定观的有关知识,谈一谈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
(3)为推进我国“国际化”的进程,菜市拟举办中外文化交流活动,请你为该活动提两条建议。
2016-11-26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安徽淮南市高三第二次模拟政治试卷
10 . 2013年“中阿丝绸之路文化之旅”活动5月14日在北京正式启动,作为针对阿拉伯国家联盟成员国开展的大型系列文化交流活动,旨在打造对阿文化交流的新品牌,塑造中国文化崭新的整体形象,向阿拉伯民众呈现一个涵盖传统与现代的文化艺术“中国梦”。据介绍,目前已开始实施的文化活动项目包括2013年春节期间在埃及、卡塔尔、阿曼等国家举办的“欢乐春节”系列文化活动,以及第28届沙特“杰纳第利亚文化节”中国主宾国活动。
(1)运用文化多样性有关知识,说明在埃及、卡塔尔、阿曼等国家举办的“欢乐春节”系列文化活动的合理性。
(2)结合文化交流的相关知识,阐明在埃及、卡塔尔、阿曼等国家举办的“欢乐春节”系列文化活动的意义。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