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04 道试题
1 . 一个地名就是一幅风情画卷,每一个地名的背后,都是一首血脉传承的歌,它能让我们读懂中国。老地名让今天的人们有了触摸历史上多彩自然、文化现象的渠道,那或长或短的名称中蕴藏的正是“何以中国”的密码。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地名文化是增进文化认同的载体       
②地名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③地名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灵魂       
④地名浓缩历史,承载了一方百姓的乡土情怀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3-30更新 | 198次组卷 | 6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第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2 . 2022年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数千年来中国人通过制茶、泡茶、品茶,培养了平和包容的心态、形成了含蓄内敛的品格。“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     
①让世界人民更了解中国悠久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
②彰显了中国茶的独特魅力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③旨在肯定中国茶文化对促进世界文化繁荣的贡献
④实现了世界各国对中国传统制茶技艺习俗的认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时来到国家速滑馆,他要求在运营管理中融入更多中国元素,使之成为展示中国文化独特魅力的重要窗口,成为展示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靓丽名片。在媒体工作间同记者代表亲切交流时,总书记勉励大家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争取第一时间把北京冬奥盛会传播出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作出重要部署,强调”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说明我国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意义。
2023-03-23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4 .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故事里的中国》播出以来广受好评。该节目通过系统梳理与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现实主义题材文艺作品,从中选取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优秀人物和故事,融合影视、戏剧、综艺等艺术手法,以致敬经典的方式传承经典,更挖掘经典背后荡气回肠的真实印记和时代精神。该节目广受好评是因为(     
①在守正创新中做到了“为时代画像、为时代明德”
②挖掘现实主义题材中的时代精神,丰富了流行文化
③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
④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3-22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政治试题
5 . 马可·波罗在中国的游记,打开了西方人认识东方文明的窗口,促进了欧洲人文的广泛复兴;利玛案不仅帮助徐光启等人把欧洲的先进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还把“四书”等儒学经典翻译成拉丁文,对启蒙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些历史事例充分说明(       
①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
②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
③中华文化推动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④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3-19更新 | 51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6 . 近年来,网络生物安全融合网络安全,源于并超越生物武器、重大传染病、生物科技两用等经典生物安全框架,以一种颠覆性力量横贯生物科技创新链和产业链,并与国际网络军备、生物军控相互交融,成为影响国际战略稳定的新兴变量。这警示我们应该(     
①坚持国家总体安全观,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             
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抵制西方文化传入
③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利             
④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领土完整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 . 《唐诗的回响》春节音乐会在美国纽约唱响,泰国曼谷办起了热闹非凡的庙会…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2023年“欢乐春节”活动,受到各方关注。2023年“欢乐春节”全球活动形式创新、内容丰富,首次面向全球征集推出“欢乐春节”兔年吉祥物,联动举办“新元贺岁古韵新春”庙会、“年货节”等活动。上述活动的举办有利于(     
①增强世界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②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③让世界民众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④我国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一个重大命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层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指引我们改变命运--站起来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引领我们创造奇迹--富起来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指导我们开创未来--强起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材料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深刻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课题,成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这再一次证明,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说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坚持“两个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依据。
9 . 吉祥文化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在许多中国的民间器物--首饰、绣品、木雕、瓷器上,都可以看到吉祥符号。中国的吉祥文化受到许多外国友人的喜爱,也丰富了世界文化。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②世界人民都认同中华文化,借鉴、吸收中国的灿烂文化
③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④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A.②③B.①②C.①④D.②④
10 . 长期以来,刘三姐的故事在八桂大地广为流传。20世纪60年代,歌舞剧和电影中的“刘三姐”展现了壮族人民“美丽、勤劳、睿智”的形象,在全国产生了强烈共鸣,“刘三姐”的歌声至今仍然为各族人民所喜爱。这一文化成就(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②再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③涵养了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
④赋予了传统艺术作品新的呈现形式和时代内涵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2-24更新 | 645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届安徽省、云南省、吉林省、黑龙江省高三下学期2月适应性测试思想政治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