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前,安徽正处于大有可为的上升期。聚焦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技术创新、产线改造、数字转型推动传统制造业“老树发新芽”。安徽着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202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到42.9%,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支撑……与此同时,安徽谋划实施人才兴皖工程,促进更多人才回皖来皖留皖兴皖,为新质生产力注入源源不断的“智”动能。

材料二   安徽瞄准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目标,推动战略平台、园区平台、活动平台等开放平台体系能级持续提升,赋能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内的跨境电商干劲十足,订单一个接着一个;更多跨国公司走进了经开区,科技创新、产业集聚魅力十足;进博会、服贸会、投洽会上,皖企身影活跃……高能级开放平台,成为打造安徽对外开放的“主战场”。

(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结合材料一并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安徽省是如何践行这一要求的。
(2)高能级开放平台是安徽打造对外开放的“主战场”。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全球化”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材料一   《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指出:深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聚焦粮油等农业六大主导产业,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业领军企业,持续扩大“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的影响力;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应用,强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和作用发挥;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强农村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持续提升乡村文明程度……

材料二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良好的国际环境。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各种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一方面,“全球南方”国家蓬勃发展,深刻影响世界历史进程,希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加积极稳定的作用。另一方面,恃强凌弱、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小院高墙”“脱钩断链”等论调层出不穷,个别国家枉顾联合国宪章精神的单边主义行动加剧了世界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

“应当实现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这是中国关于全球治理的最新主张,具有鲜明时代性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说明河北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对推进乡村振兴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谈谈应如何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2024-05-12更新 | 276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阜城中学2023-2024学年新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政治试题

3 . “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我们是有信心、有底气的。”2024年3月6日,商务部部长在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就商务领域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总结道。同时他指出今年外贸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一方面,多个国际组织预计,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仍将低于历史平均水平,外需下滑压力还很大。另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实施了约3000项贸易限制措施,远高于2019年的1100项。此外,地缘冲突等外溢因素,也会带来很多不确定性。

依据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我们应怎样增强外贸的信心和底气。
2024-05-11更新 | 60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2023-2024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政治试题

4 . 2023年11月28日,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举办,吸引500余家中外企业和机构参展,一系列“链”上合作密集展开。中国举办链博会,就是为了顺应时代呼唤,创造一个促进各方加强沟通、深化合作、共谋发展的国际化平台。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当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保持稳定、持续深化时,世界各国就普遍受益;反之,世界各国就普遍受损。中国既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参与者、受益者,也是坚定的维护者、建设者。中国愿同各方一道,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建设得更具韧性、更有效率、更富活力,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和全球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未来,中国的供应链将向拉丁美洲、非洲等“一带一路”国家发展,为各方提供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凝聚合力,共促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举办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的意义。
2024-05-10更新 | 321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百校联考政治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会客全球、展链世界”促进世界经济复苏。2024年1月25日,《全球会展业发展报告2023》发布:2023年中国共有288个展馆,室内展览面积约1240万平方米,展馆数量和总容量均位居全球第一。值得一提的是:第六届中国(上海)国际进口博览会吸引了69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亮相国家展,涵盖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包括64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参展;第六届中国(上海)国际发明创新展览会,来自全球1000多项创新技术与成果在技术创新成果展区、未来发明家展区、境外创新发明展区等三大展区向社会各界展出,打造技术贸易发展的国际交流展示平台;第二十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吸引了全球1000多家企业参展,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创新技术等集中亮相;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共吸引65个国家和地区的3382个消费精品品牌参展,其中国际品牌2226个,国内品牌1156个。以会展为平台,越来越多的外国产品和服务进入中国市场,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走向世界,有力助推了全球贸易、投资和技术创新的增长。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全球化的知识,阐述中国举办系列会展对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应时之举。

从设立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稳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探索制度型开放,到不断扩大“一带一路”的朋友圈,参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国已经从早期的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和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转变,正在努力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新格局。着力培养出口竞争的新优势,不再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也不再简单的依靠低成本的人力资源,而是突出新的核心竞争力。

从自贸区推出第一张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迈出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第一步,到清单上的项目从190项缩减到27项,再到海南自由贸易港推出了第一张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实现服务贸易管理模式根本性变革。2022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1.2万亿元,同比增长6.3%。吸引外资质量不断提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46.1%、28.3%;外商投资区域布局更趋均衡,中部、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21.9%、14.1%。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应该如何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新格局。
2024-05-05更新 | 151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四会中学、广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数字贸易正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和未来贸易增长的新引擎。

面对百年变局与挑战,数字全球化以更低的成本链接全球消费和生产,推动全球合作创新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我国积极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升级,催生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数字服务为核心、数字订购与交付为主要特征的数字贸易,吸引更多的海外买家,使贸易成交的效率更高、市场更广阔多元,也使中国企业逐步打造自己的品牌和销售渠道,提升利润空间、品牌价值和国际竞争力。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分析大力发展数字贸易对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部分相关重要论述如下:

我们敞开大门,谁来同我们合作都欢迎。作为一个超大规模经济体,中国将坚定推进高水平开放,扩大市场准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提升现代服务业开放水平。

——2023年8月22日,习近平在2023年金砖国家工商论坛闭幕式上的致辞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需要各国同舟共济、共谋发展。中国将始终是世界发展的重要机遇,将坚定推进高水平开放,持续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2023年11月5日,习近平向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致信

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全球化”的知识,分析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论述的科学性。
2024-05-01更新 | 7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下学期第三次大联考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数据看“一带一路”成效】

202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一带一路”已成为造福世界的“发展带”和惠及各国人民的“幸福路”。

十年来,我们已与152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拉动了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为沿线国家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让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未来的“一带一路”,我们将会在不断地克服挑战和障碍的基础上,打开新的机遇之窗,实现更高质量的共商、共建、共享。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说明“一带一路”是怎样成为造福世界的“发展带”和惠及各国人民的“幸福路”。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被誉为“钢铁骆驼”的中欧班列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成果,也见证了“一带一路”的蓬勃活力。自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提出以来,中欧班列“连点成线”“织线成网”,不断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新动力。截至2022年,中欧班列已通达欧洲24个国家200个城市,回程班列与去程班列的比例达到88%,往返综合重箱率保持在98%以上的较高水平,全程运行时间保持在15天至20天。在德国内陆港口城市杜伊斯堡,伴随着中欧班列的开行,当地约有5万人从事相关业务,古杜伊斯堡劳动人口的15%。开行以来,中欧班列不仅为沿线国家输送源源不断的“中国制造”,也将各种各样的欧洲商品捎回中国,特别是随着跨境电商专列、邮政专列以及“班列+贸易”“班列十起市”等新型服务业态快速发展,中欧班列运送货物品类更是不断拓展升级,架起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黄金桥”。

(1)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分析中欧班列是如何架起“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黄金桥”的。
(2)2023年1月8日,新年度首列“中欧班列一上海号”完成报关后,首度开行,一路向西,开往中亚多国。请你为此列中欧班列写一条宣传标语,内容紧扣中欧班列与“一带一路”,不超过20字。要求简洁明快,朗朗上口。
2024-04-25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