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2 道试题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作为首个联合国在中国浙江的挂牌机构,联合国大数据全球平台中国区域中心(UNBDC)自诞生起就对标世界一流水准,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已成为服务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全新力量。

UNBDC始终致力于推进中国统计相关方法、服务和技术的共享和传播,积极参与同国际统计界的对话协商,把建立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统计机构的常态化对话机制作为突破口,组织或参加国际会议百余场,共同绘制国际统计合作的美好图景。连续三年的国际研讨班都紧扣国际统计大数据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以中国统计实践积极回应全球官方统计的核心关切,如今已吸引数十家国际组织、国家统计机构和科研机构参与其中,400余位国内外学员接受中国官方统计的培训。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说明中国和联合国为什么要合作设立UNBDC。
2024-03-24更新 | 211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长泰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卫生组织(WHO)是联合国下属的一个专门机构,负责指导和协调联合国系统内卫生问题。

疫情暴发后,中国政府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疫情信息,并保持密切沟通,同时积极回应各方关切,加强与国际社会合作。在有效地控制了国内疫情后,命运与共,不遗余力地支援其他国家抗疫,与全世界携手应对疫情。中国高度重视同世界卫生组织的合作,分享中国经验,共同维护好地区和全球的公共卫生安全,为推动经济复苏创造条件,显示了中国的境界与担当。

材料二   传统友谊,日久弥坚

二十年来,中国同非盟关系历经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合作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为传承中非传统友好关系和加强新时代团结合作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面向未来,中国、非盟将以建立外交关系20周年为新起点,继往开来,团结合作,为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


(1)运用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知识,阐明中国具有这样境界与担当的道理。
(2)假如要围绕中国、非盟建交二十周年写一篇新闻报道,请你拟定两则合适的新闻标题。
2024-03-20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是联合国开展“旗舰事业”维和行动75周年。几十年来,成千上万的维和官兵在战火频繁的任务区,用血肉之躯构筑“生命防线”,用辛勤汗水浇灌和平之花,为冲突地区民众带去安定与希望。

2023年恰逢中国赴刚果(金)维和行动20周年。几十年初心如炬,不仅仅在刚果(金),在战火频仍的其他维和任务区,中国“蓝盔”用担当与大爱,为维和任务区守和平、谋发展,赢得赞誉无数。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0多年来,中国累计派出维和人员5万余人次,赴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先后有25名维和人员献出宝贵生命。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马里、冲突不断的南苏丹,还是在黎巴嫩南部遍布地雷的“死亡地带”,中国维和官兵经受住了血与火的洗礼,用生命维护了当地的安全与稳定。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分析中国为什么要支持、推动、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4 .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严重威胁。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共同挑战,受到各国严重关切。中国坚持主动承担、重信守诺,为全球气候治理做出了大国担当的表率。

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2023年11月,公布《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2023年12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会议期间,宣称将在两年内宣布2035年碳排放目标;目前,中国已完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构建。

积极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合作。从积极推动《巴黎协定》达成,到主动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各项议程;从准确把握各方利益交汇点,到努力寻求国际合作“最大公约数”……近些年来,中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紧锣密鼓地开展“气候外交”,在加强与各方协调沟通、平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诉求的同时,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协助发展中国家开展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增强这些国家的气候韧性。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分析中国积极参与、推动全球气候治理的原因。
5 .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依然面临严峻的挑战。

材料一   俄乌冲突仍在持续,巴以冲突又上演。现已造成了包括数千名儿童在内的大量平民伤亡和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南非等一些国家召回大使,一些西方国家不断爆发要求以色列停止战争的大规模的群众游行示威。

材料二   巴以之间历史与宗教纠葛非常复杂,再加上美国的军事支持,以色列不断吞食巴勒斯坦土地,对加沙地区实行严密的封锁控制,加剧了地区冲突。而中国秉持公正、平衡的立场,与相关各方积极沟通、劝和促谈,反对暴力冲突的进一步升级。

材料三   2023年11月,联合国安理会以11票赞成,2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巴以冲突以来首份人道主义停火的安理会决议。作为轮值主席国,中国是本决议的推动者。中方将继续同安理会其他成员一道,及时采取进一步行动,为早日平息加沙战火,实现中东和平稳定不懈努力。

有人认为,和平主题已经不再,中国在巴以冲突解决上恐难有作为。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相关知识,写一篇短文对这一观点加以评述。
要求:观点正确;知识运用准确;材料提取恰当;逻辑严密;论证有力;300字以内。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6月19日至7月14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3届会议在日内瓦举行。

会议再次通过中国提交的“发展对享有所有人权的贡献”决议,共有62个国家共同提议。巴基斯坦、阿联酋、苏丹、洪都拉斯等国发言,赞赏中国提交这一重要决议草案,感谢中国发挥的领导作用,表示该决议的通过充分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诉求和共同心声。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只有更好地发展,才能更好促进和保护人权。中国同共提国一道在人权理事会再次提出“发展对享有所有人权的贡献”决议草案,目的是推动各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消除不平等,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包容性发展和公平发展。这是人权理事会第四次通过中国提交的同名决议,是中国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和全球人权治理作出的又一贡献。人权理事会再次通过这一决议,表明中国倡导的“发展促进人权”理念得到广泛支持。


(1)结合材料,运用“世界多极化”和“中国与联合国”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国倡导的“发展促进人权”理念能得到广泛支持的依据。
(2)结合材料,从《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角度,说明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通过这一决议的意义。
2024-02-24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考试政治试题

7 . 2024年1月14日,我国外交部长王毅访问埃及,双方就包括加沙危机在内的巴勒斯坦问题和巴以冲突交换意见,并发表联合声明:应立即全面停火,停止一切暴力和杀戮行为,停止袭击平民和民用设施,反对并谴责一切违反国际人道法、国际人权法等国际法的行为;对加沙地带日益恶化的人道局势和加沙民众正在遭受的苦难深表忧虑,应落实联合国有关决议,其中包括安理会关于在加沙地带设立必要人道机制的2720号决议;国际社会应担负起责任,根据联合国决议着手落实两国方案愿景,并以此为实现巴以和平和巴以两国人民和平共处开辟政治前景等。

(1)分析中埃两国的上述联合声明遵循了《联合国宪章》倡导的哪些国际关系基本原则。
(2)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在巴以冲突问题上所持的立场。

8 . 中国的立场,与联合国的呼吁是一致的。中国始终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各方共同努力,以《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为基础来实现真正与持久的和平。中方愿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联合国在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中国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直是联合国事业的坚强后盾,在应对气候变化、维和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中方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有助于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一直是联合国事业的坚强后盾。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今天的中国,是紧密联系世界的中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

材料一   2023年10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宣布,中国将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自2017年以来,中国连续5年修订外资准入负面清单,2021年版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已分别压减至31条和27条,为外国投资者创造了更大的市场机遇。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既是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充分体现,也是制造业发展自身的需要。

材料二   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浪潮下,中国与联合国早已实现了双向奔赴,中国与联合国携手同行是正确的选择。迄今为止,联合国粮农组织通过481个实地项目为中国提供了支持,资金投入总价值超过3.32亿美元,惠及了20多个省、城市和自治区,通过提供专业技术和资金支持,推动了中国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国一直是联合国事业的坚强后盾,中国积极参与朝鲜半岛核、伊朗核、阿富汗、缅甸、巴以等重大地区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为世界与地区和平稳定注入正能量;中国实施东亚减贫示范合作技术援助项目,为非洲国家援建水利基础设施,在南太平洋地区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医疗等技术合作援助项目;在拉美地区援建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帮助受援国当地民众摆脱贫困……。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国际组织的知识,阐述中国与联合国携手同行是正确的选择。
2024-02-14更新 | 18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五)暨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一直是联合国事业的坚强后盾。

材料一   2023年12月5日,“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75周年”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75年来,国际社会携手努力,国际人权体系日臻完善,各国人权保障更加有力。中国积极践行《世界人权宣言》精神,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为世界人权事业发展作出了中国贡献、提供了中国方案。

材料二   2023年11月3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在阿联酋迪拜召开。当前全球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全球减排“窗口正在迅速关闭”,各国携手应对气候变化严峻形势。中国期待本届大会以全球盘点为契机,践行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主义,务实推进公正绿色转型,为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向国际社会发出聚焦行动与合作的积极信号。

材料三   2023年11月29日,外交部长王毅在安理会巴以问题高级别会议后向媒体发表谈话。王毅表示,中方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始终站在和平一边,站在公道一边,站在良知一边。中方提交了《中国关于解决巴以冲突的立场文件》,提出推动全面停火止战、切实保护平民、确保人道救援、加大外交斡旋、落实“两国方案”等各方面建议。为缓解人道局势,中方将再向加沙地带提供新一批紧急人道主义物资。我们将继续同有关各方加强协调,凝聚共识,为地区重回稳定、人民重获安宁作出不懈努力。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中国一直是联合国事业的坚强后盾”的理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