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与综合国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3 道试题
1 . 第十五届文博会将在2019年5月16至20日期间举行。此次文博会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举办的文博会,本届展会将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和“双创”“媒体融合”等国家战略,重点展示中国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成果和文化产业发展成就。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文化消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中华文化“走出去”。上述材料说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民族性寓于世界性之中
④文博会举办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2 .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经济实力大幅跃升的同时建成文化强国,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显著增强。这表明(     
①文化影响力是一个国家国际影响力的基础和核心
②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是与经济影响力同步增强的
③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④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归根到底以经济发展水平和影响力为基础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3 . 如果说“咖啡”“柠檬”“摩托车”“芭蕾舞”等外来词的“进口”丰富了汉语的表达为汉语带来一抹异域色彩;那么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英语中由来已久的“itch(荔枝)”“ginseng(人参)”“yinyang(阴阳)“addoil(加油)long time nosee(好久不见)”等则见证了汉语走向国际的进程。由材料可知(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世界各国文化都具有包容性
③经济发展能增强文化影响力
④文化是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1-04-20更新 | 140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3月21日至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意大利、摩纳哥、法国进行国事访问。首站就是意大利,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意大利不仅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同时也希望同中方携手创建‘新相识之路’”。

习近平强调:中方愿同意方携手努力,把牢新时期中意关系发展大方向,密切高层交往,推动双边务实合作提质升级。双方要密切人文交流,加强文化、教育、影视、媒体等领域交流合作,筑牢民心相通工程;意中应该做利益包容、共同发展的伙伴,强化理念沟通,巩固政治互信,继续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理解和支持,密切政府、立法机构、政党交流合作;中方愿进口更多意大利优质产品,鼓励更多有实力的中资企业赴意大利投资兴业,双方要打造合作亮点,携手共建“一带一路”,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和务实合作规划。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习主席的话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5 . 在数字技术和各级政策推动下,文化产业作为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发展重点赋能各行各业,“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服务”“文化+金融”等呈现出全新发展格局。中国文化产业稳步向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迈进。这表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②文化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③文化对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④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促使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尤其需要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创设良好的创新环境。这是因为(       
①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文化对提升国家的创造力起着决定性作用 
③“工匠精神”有利于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 
④“工匠精神”是解决创新不足问题的主导力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4-15更新 | 125次组卷 | 19卷引用:安徽省怀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政治试题(普通班)
7 . 2019年7月17日,云南省玉溪市文化产业博览会开幕。本次博览会以“文化引领未来,创新推动发展”为主题,旨在集中展示玉溪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成就,助力提升城市创新能力,文化魅力和发展潜力,为实现玉溪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由此可见
A.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B.文化成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C.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方向保证D.人类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而人才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数据显示,一方面,我国“十三五”规划强调推进的十大重点领域中,相关人才的缺口巨大。而另一方面,我国人才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如注重使用有经验的人才,忽略对人才的培养;招非所用、留而不用,使一些人才无用武之地;现有的重论文轻贡献、重学历轻能力的文化评价体系等阻碍了人才作用的充分发挥。

习近平指出,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聚好才、用好才,让领衔科技专家有职有权,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动权,激励广大人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聪明才智。


(1)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角度,分析聚好才、用好才的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指出我国应如何聚好才、用好才。
2021-02-25更新 | 120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定远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9 . 小岗首创“大包干”后,在一段时间里发展却滞后了。“一夜越过温饱线,20年没过富裕坎”。如今,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小岗人再度开启改革新局面。“国家5A旅游景区、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国内知名特色小镇、皖北乡村旅游典范”,这是小岗村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蓝图。这说明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
②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文化是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③优秀文化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们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10 . 近年来,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独特的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从文化角度来说,可以补足公共文化短板,传承传统技艺;从产业角度.则能发挥其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启示我们
①发挥优秀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能够助力农村经济发展
②农村的进步离不开经济的充分发展作为根本保障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时代更需要文化引领方向
④发展文化产业有助于农村经济社会的繁荣与进步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