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与经济、政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结婚彩礼是我国古代相沿至今的一种民间习俗近年来,受居民收入增长、奢侈攀比之风的影响,农村结婚彩礼习俗日渐变味。“天价彩礼”成为农村青年难以承受之重,“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婚回到贫困线。”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是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反映到人们精神生活中来的表现
②结婚彩礼属于落后文化,应加强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③国家应开展精神文明创建,营造文明的乡风民风
④经济决定文化,应依靠经济发展促进婚俗观念转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偏远却便捷、乡土又现代,构成了数字时代的田园图景:盘山路转过一道道弯,泥泞小路通往高山茶园,无人机盘旋空中,手机支架立在茶田,来自四邻八乡的村民主播忙着直播采茶。以数字文化产品为载体,展示乡村特色文化、民间技艺、乡土风貌、田园风光、生产生活,从而带动地域宣传推广、文创产品开发、农产品品牌形象塑造等,实现数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这一现象反映的道理是(     )
A.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优秀文化能促进经济发展
B.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
C.积极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要
D.坚持守正创新,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
3 . 2022年10月28日,“屯溪河街荣归暨新徽商品牌盛典”启幕,使摩登与传统交汇焕发出新活力。屯溪河街拥有四大业态主题:“滨江秀场”利用滨江资源,漫享格调空间,形象品质升级;“盛世徽梦”通过木构古建特色打造人文场景体验,活化在地文化;“屯溪新韵”引进旗舰首进品牌,焕发活力新生;“寻味穿越”通过特色主题场景,打造网红打卡空间。这(     
①表明文化保护能够与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相融合
②增强了我们坚守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和形式的信心
③是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表现
④体现传统文化焕发生机和活力取决于时代的变迁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4-12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23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一模)文综政治试题
4 . 古往今来,粮食安全都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是国家发展的“定海神针”。我国农业从“会”种地到“慧”种地,截至目前,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各类农机具超过2400万台套,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超过70%。数据表明,2020年全国粮食作物亩产382公斤,每亩平均产量比上年增加0.9公斤,增长0.2%。上述材料表明(     
①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②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④文化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2021-07-11更新 | 439次组卷 | 17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三中2020-2021学年高二5月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一个哲学家曾做过这样的比喻: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下列对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没有文化,政治和经济就不能存在
B.经济和政治是由人类创造的,文化是由上帝创造的
C.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D.经济由政治决定,又对政治和文化有重大影响
9-10高二下·安徽马鞍山·期中
6 . “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这比喻形象地揭示了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下列对政治、经济、文化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A.文化是基础,没有文化,政治和经济就不会存在
B.政治是基础,经济和文化服从于政治发展的需要
C.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D.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政治搞好了,文化也就搞好了
2019-08-26更新 | 324次组卷 | 30卷引用:09-10学年马鞍山市第二中学第二学期期中素质测试高二年级政治试题(文科)
7 . 2020年6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指出,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对习总书记的这一论述理解正确的是(     
①法律文化的创新立足于汲取各种有益的文化成果
②新时代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决定了民法典的制定
③民法典编纂是一个对传统法律文化先继承后发展的过程
④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具有包容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8-24更新 | 452次组卷 | 25卷引用:安徽省江淮名校2020-2021学年高二阶段诊断政治试题
8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对这一论述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具有包容性
②新时代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决定了民法典的制定
③法律文化的创新立足于汲取各种有益的文化成果
④民法典编纂是对传统法律文化先继承后发展的过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8-12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题
9 . 经过读者征集、网友投票、专家和媒体评选,《咬文嚼字编辑部选出了“2020年十大流行语”:“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逆行者”“后浪”“飒”“神兽”“直播带货”“双循环”“打工人”“内卷”和“凡尔赛文学”。流行语的出现(     
①表明一定文化反映一定的经济和政治
②最能说明文化随时代亦步亦趋的特点
③与现代传媒的快速发展有着直接关系
④彰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劲的感染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为此,要培育挖掘乡土文化本土人才,开展文化结对帮扶、引导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乡村文化建设,繁荣农村文化市场,丰富农村文化业态。繁荣农村文化市场表明(   
①文化与经济是相互交融的
②文化是对经济的正确反映
③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④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