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与经济、政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某村依托道德讲堂、红色讲堂等载体,用“家常话”解读“新观念”,用“小故事”释“大道理”,丰润乡村文化生活,构筑文明家园。这表明(     
①文化传播离不开载体
②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③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④文化具有服务社会的功能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2020年7月15日,教育部公布《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纲要》强调,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体育、美育相结合,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加强劳动教育的积极作用在于(   
①筑牢学生理想信念,全面继承中华传统道德
②发挥文化的决定作用,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
③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形成良好劳动习惯,促进全面发展
④发挥劳动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上的综合育人价值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 . 2020年9月24日晚,襄阳“北街非遗文创市集”正式开市,全国近百位非遗传承人走进襄阳古城,每晚进行皮影、银器、布艺、糖画等展示,让游客和居民近距离接触民间传统技艺,感受非遗文化和襄阳古城的特色夜经济,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这表明(       
①非遗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人们对非遗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     ④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4 . 从2020年开始,肯尼亚将汉语作为第二外语,供小学四年级(10岁)及以上的学生选修;爱尔兰也宣布,2020年,中文加入其全国高考科目。下列对上述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主要是基于中国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②表明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③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④表明中华文化已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0-12-18更新 | 193次组卷 | 27卷引用:陕西省商丹高新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11月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19年全国两会,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通过“5G+VR全景”技术,用更快的传输速度、互动性更强的画面内容,营造身临其境的现场感,提供沉浸式的传播体验。用户只需通过人民日报“两微两端”打开专题页面,就仿佛置身两会现场,感受更鲜活生动的场景。这表明(       
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科技发展可以助推公民参与政治生活
②推进多媒体深度融合,有利于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和影响力
③科技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推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④大众传媒能够超越时空的局限,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0-10-07更新 | 200次组卷 | 44卷引用:陕西省洛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6 . 近日,有网友发现,在视觉中国网站上,官方已声明不得用于商业用途的人类科研图片及国旗、国徽等照片被标注版权为视觉中国所有,要购买后才能使用,视觉中国的做法引起了网友们的不满和谴责。对视觉中国网站的做法从文化学的角度看你认为合理的反驳是(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才能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②文化由人所创造,也要由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享用
③世界文化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
④要提高国家文化的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7 . 10月7日,为期162天的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北京延庆区闭幕。本次园博会以“绿色生活 美丽家园”为主题,以园艺为载体,汇聚世界各地的园艺特色和地域文化,推动我国由园艺生产大国向园艺产业强国迈进,促进国际园艺合作。本次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有利于(   
①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与经济深度融合
②加强政治交流合作,不断理解与认同外域文化
③丰富文化传播手段,促进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
④展示文化多样性,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0-04-09更新 | 324次组卷 | 25卷引用:陕西省丹凤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题
8 . 2019年9月30日上映的影片《我和我的祖国》票房预售1.9亿,上映36小时破5亿,59小时破10亿,成为2019年第7部超过10亿的国产影片。国产电影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国产优质口碑制作越来越受到青睐,事实证明,中国故事更能赢得中国市场。材料体现了
A.经济、政治决定文化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D.文化生产力对现代经济起决定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