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与经济、政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4年是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十周年。千里京杭大运河曾在古代中国的南北沟通、中西交流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价值、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大运河不仅是一条流动的水道,更是一条流动的文脉。其沿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沧桑变迁是一部部浓缩的文化史。生生不息的运河文化孕育了沿途独特的商贸、建筑、文学、饮食、民俗风情,直至今天仍散发着独有魅力,影响着运河沿岸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2023年《关于京津冀协同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决定》正式施行。三地统筹大运河及沿线文化资源,构建跨区域文化遗产连片、成线整体保护体系,携手传承弘扬运河文化,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休闲产业协同发展,开展了系列文化活动,传承弘扬运河文化,目前已逐步形成一条璀璨的文化带。

材料二 2023年11月,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暨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开幕。主论坛在北京举办,国内外政产学研各界嘉宾共同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建言献策。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既需要做好文化遗产的本体保护,也需要做好文化价值的挖掘弘扬;既需要沿线地区各负其责、各展所长、各美其美,也需要协同推进、形成合力、美美与共等。北京市依托当地古都文化、京味文化为核心的特色地域文化,因地制宜提升运河文物文化景观、水和两岸生态景观,使大运河正在成为一条绿色生态带、特色旅游带。“两岸多停估客舟,樯帆影里酒家楼。”大运河沿线各地采取保护与利用并重,传承与发展同行,千年大运河在新时代的中国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京津冀等地协同保护大运河文化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相关知识,说明保护大运河文化坚持保护与利用并举、传承与发展同行这一举措的合理性。
昨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春季联赛政治试题
2 . 精彩亚运,最忆是杭州。2023年9月23日晚,第19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开幕式上盛大的表演引起外媒关注。外媒认为,亚运会开幕式展现了中国文化与科技相互交融之美。开幕式融合了3D动画、增强现实等尖端技术,展示了中国丰富的文化,向杭州这座城市的自然景观和时代变迁致敬。《海峡时报》报道称,此次开幕式恰逢秋分,这是中国文化中一个庆祝丰收的时刻,表演表达了杭州欢迎八方来客的热情与开放。这充分说明(     
①经济繁荣为文化兴盛奠定物质基础
②科技进步为文化兴盛提供技术支持
③传统文化为文化兴盛涵养大国情怀
④和谐共生为文化兴盛创造关键因素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4-03-11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教学质量统测政治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清新自然,苍翠欲滴,茶树在海南自成风景。千百年来,琼岛人品茶香,看茶景,寻茶趣,乐此不疲地与茶叶频频互动。

如果说茶乡,是茶文化天然的物质载体。那么如何挖掘和利用茶文化,则需要事在人为的努力。千百年来,琼岛人的脚步走进茶山深处,亲手写下人与茶之间的故事,催生了独具特色的茶之旅,琼岛人在其中赏景、研学、休憩,寻觅世代传承的茶文化。如今,琼岛人挖掘和利用茶文化,在许多茶庄园开展茶旅活动。在白沙五里路有机茶园,人们有了更加复古的炒茶体验,采茶、萎凋、杀青、炒制、揉捻……游客在五里路有机茶园,体验“三炒三揉”的手工炒茶乐趣;在琼中红毛镇,人们以现代化眼光,提炼出茶文化、工业风等多个设计主题,构建出诗意、安逸的美学场景,为茶文化塑造一个诗意空间……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内涵与功能”的知识,为挖掘和利用琼岛茶文化提三条建议。
2024-03-10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政治试题
4 . 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实施三十余年来,推出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化作品。观众通过《觉醒年代》再次回望共产党成立的为民初心;在《绝密使命》中感受保家卫国的峥嵘岁月与英雄情怀;在《山海情》《湾区儿女》中向艰苦奉献的时代楷模、百姓民众致敬……“五个一工程”意在(     
①讴歌人民实践,弘扬社会主旋律
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引领社会风尚
③实现经济文化融合,提高文化竞争力
④健全文化体制,推动文艺创作百花齐放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2-2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一些城市书店,将目光投向广袤的乡村大地。他们依托乡村独特的自然景观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在星罗棋布的乡村田野,营造出一座座多维复合、别具一格、内涵与“颜值”兼具、乡土气息浓郁、迸发时代活力的农家书屋。这些“书香味”与 “泥土味”交融的农家书屋从传统的“屋+书”,迭代为新书零售、图书借阅与艺术展览、非遗传承、研学培训、活动沙龙、咖啡茶吧、便民服务等业态融为一体的乡村文化新空间,吸引了客流,点亮了乡村。


结合材料,运用有关“文化”的知识,谈谈建设农家书屋的价值。
2024-02-14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6 . 中国国家画院“守护好一江碧水”长江主题美术作品展开幕。艺术家们以饱满的热情描绘长江美丽画卷,全面系统地呈现新时代长江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发展成果,充分表现了长江沿线人民追求创造美好生活的多彩风貌。这些美术作品(     
①作为物化形式呈现长江沿线人民的奋斗精神
②表明艺术是经济发展的直观表达
③以艺术家的创作热情为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④为人们提供丰富优质的精神食粮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2-13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统一检测政治试题
7 . 从2022年到2023年,“村BA”和“村超”相继走红。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榕江县把民族风情文化融入体育赛事,把扎根人民的“乡村体育”与“文化旅游”相融合,探索出乡村振兴新路径。这给乡村振兴带来的启示有(       
①保持开放的心态,大胆吸收借鉴一切外来文化
②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大力发展体育文旅产业
③激活当地文化资源,促进文化、经济融合发展
④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精神支撑与内生动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2-10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沪明合作,是跨越一个甲子的牵手。

● 情缘,融入历史

材料一   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上海人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数以万计的上海子弟跟随列车飞奔向南,援建三明这座新兴的工业城市。1958年,余震岳毫无怨言带着妻儿踏上了前往三明的道路,义无反顾地为建设三明发光发热;1970年,20岁的蒋蓉娟随上海国棉厂到三明支援建设,把26年的青春芳华献给了三明;骆国清7岁时随父母迁居三明,接续父母的脚步加入三明纺织厂,一步步成长为厂里的中坚骨干……这些挺身向前的“助明人”,筑起了三明一个又一个的工业梦、发展梦、传承梦。


(1)结合材料一,运用“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的知识,说明“助明人”是如何助推三明发展的。

●记忆,散落街巷

材料二   穿行在三明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沪明两地割舍不断的情缘留下的印痕。沪明小学的吉祥物“沪沪”的头部元素取自上海市花白玉兰,一年级各班以上海著名建筑命名为“虹桥班”、“迪斯尼班”等;“1958工业记忆馆”的沪明情深馆区摆放着18家迁明企业的老照片、老物件,在最显眼的位置赫然写着“三明不会忘记”……这些印痕再现了三明工业从零起步到打造新兴工业城的发展历程,浓缩了上海等地支援三明建设的历史情缘,也见证着新时代两地续写更加动人的合作故事。沪明的真挚情谊,未因时空的阻隔而冲淡,在岁月流转中历久弥坚。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的内涵与功能”的知识,阐述沪明情谊未因时空阻隔而冲淡的原因。

合作,再启新程

材料三   2022年5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了《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明确了上海市与三明市建立对口合作关系。一年多来,两地开启了全方位、多领域的对接沟通合作。


(3)“风展红旗如画三明”是三明的城市名片和特色品牌。请从右图4个画卷中,任选一个画卷,策划一个向上海宣传新三明的活动方案。

要求:①结合《哲学与文化》的知识,语言规范;②紧扣主题,活动形式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③只要写出活动的形式和目的即可。
2024-02-08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相关文件精神,S市政府印发《S城市副中心文化旅游区发展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总体思路围绕“文化旅游新地标、文创科技新高地、国际交流新窗口”目标定位,提出至2025年短期发展目标,并展望谋划了2035年发展愿景。从空间规划上,打造“一核引领,一带聚力,多区承溢”的产业功能布局(“一核引领”即环球度假区带动文化旅游区发展;“一带聚力”即打造北部产业带:“多区承溢”指产业发展备用空间承接更大的环球溢出效应);从产业功能定位上,构建“1+4”文旅商融合发展产业体系(“1”指聚焦主题旅游核心产业,“4”指重点发展培育IP设计、数字创意、潮流体育、演艺娱乐四大细分产业).着力打造国际旅游新消费目的地。《行动计划》重点任务指出,推动文旅和科技融合,打造一批“元宇宙十文旅”场景,引导沉浸式驻场演出场景、元宇宙文旅体验产品;鼓励文旅和教育融合,开发研学旅游路线;加快文旅和体育融合,培育时尚多样体育消费新场景;鼓励文旅与农业融合,构建精品乡村生态旅游示范带。依托副中心图书馆、剧院、大运河博物馆建设,丰富高品质文化产品供给;依托古城保护,推出古城主题文化探访线路。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特殊性的知识,说明《行动计划》总体思路是如何设计的。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落实《行动计划》重点任务的意义。
2024-02-08更新 | 53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10 . 贵州台江县走出了一条“小而精”“小而特”的农文旅一体化发展之路。每逢节庆,都会举办稻田捉鱼、吹笙踩鼓、篝火晚会等农耕民俗活动,为游客带来别样体验,这不仅有利于形成旅游亮点、以差异化体验赢得市场,还能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进而增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上述材料表明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     )
①推动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持续赋能
②大力发展乡村经济促进当地文化事业的发展
③把握自身文化的特殊性,增强当地文化旅游竞争力
④传承农耕文化,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2-07更新 | 57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