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与经济、政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5 道试题
1 . 有人说:“狼有狼道,蛇有蛇踪。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文化。”这一观点(     
①没有正确认识到文化的内涵
②肯定了文化是对意识形态的反映
③没有认识到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④否认了不同的动物具有共同的文化特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在2020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战役中,中国接受了来自世界多个友好国家的物资捐助。其中,日本在捐赠给武汉的物资上印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字样,一时间在微博、朋友圈刷屏。这句话曾绣于日本长屋亲王赠送大唐的千件袈裟上。鉴真大师被此打动,因此决心东渡弘法。由此可见(     
①中日两国文化同根同源,并无差异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文化认同是不同民族文化交流的前提
④不同民族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1-10-19更新 | 804次组卷 | 29卷引用:《2020-2021学年十分钟同步课堂专练》人教版必修3 1.2 文化与经济、政治(基础练)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外文化交流和对比中,国人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掀起一股“传统文化热”,这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传统文化对个人、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借助电视、网络等现代手段,并作通俗化的解读,在传播和普及上有了更高的效率,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进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材料二   当前,国际上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经济、科技优势加紧文化输出,进行文化渗透,推行文化霸权,在这样的背景下要保持我国文化发展的自主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更加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同时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自觉”,处理异域文化的态度,要有广大的胸怀和对他人的理解,同时要对自己的文化懂得反思,明白它的来历,这样才能取长补短。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的作用和功能的知识,分析“传统文化热”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用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的知识谈谈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20-21高二·全国·课前预习
4 . 有数据显示,如今我国电子图书的阅读用户已超过7 900,超七成网民都有阅读电子书的习惯。据预测,2020年我国数字出版销售额将占到整个出版产业的50%;2030,90%的图书都将出版网络版本。巨大的产业蛋糕给电子书市场带来了无限的商机。这主要体现了(        
A.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文化事业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
B.文化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为经济发展服务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D.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日益明显
2021-10-17更新 | 190次组卷 | 3卷引用:【上好课:备作业】人教必修3 9.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5 . 2020年11月,四川省理塘发布了文旅宣传片《丁真的世界》,迷人的高原风光不仅点燃了丁真爆红的引信,也点燃了千万网友心中的“诗和远方”。丁真喊你来甘孜的“丁真效应”持续发酵,使2020年11月甘孜机票预订同比增长2成,为四川当地的旅游业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这说明(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A.③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2021-10-17更新 | 222次组卷 | 28卷引用:【上好课:备作业】(人教必修3)2.1 感受文化影响
6 . 梁启超说:“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至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这告诉我们(     
A.文化决定了一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地位
B.传统文化都必须被继承并成为民族之精神
C.文化的不同源于道德法律风俗习惯的不同
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2021-10-17更新 | 10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高二政治特色备课(人教版必修3):4.1+传统文化的继承(议题式教学设计)
7 . 传承红色基因,推动古田会议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助力古田人民奔小康。近年来古田人民把古田会议金字招牌用足、用好、用活,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与绿色资源优势,推进红色文化产业和绿色生态产业协同发展,实现“红绿”交相辉映带动了文旅康养产业跨越式发展。这表明(     
①红色文化能够丰富古田人民的精神世界             ②文化产业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引擎
③文化发展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④人们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发展和享用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10-17更新 | 402次组卷 | 9卷引用:课后培优练(统编版必修4)7.1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8 . 历史学家认为,皖南古村落、古民居是中华文明发展至明清时期在徽州地区的民间积淀,对其进行保护,就是保护中华文明。这反映了(     
A.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B.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C.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D.文化对政治发展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2021-10-10更新 | 261次组卷 | 3卷引用:课后培优练(统编版必修4)7.1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9 . 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既要把握传统性,又要注重时代性,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使其在创造中转化、在创新中发展。这是因为(       
①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
②传统文化是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③立足时代,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④注入时代内涵,倾听时代声音,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10-03更新 | 325次组卷 | 2卷引用:9.2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10 . “如果你缺乏学习动力,可看看电影《幸福终点站》《风雨哈佛路》;如果你自卑失落,可瞧瞧电影《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如果你厌倦生活,可欣赏电影《在世界的转角遇见爱》《搏击俱乐部》。”上述说法是基于(   
A.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B.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D.影视音像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2021-10-02更新 | 373次组卷 | 25卷引用:山西省平遥县和诚高考补习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易错题目定时训练(11.6)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