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与经济、政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1 道试题
1 . 2017年6月15日,由人民日报社组织编写、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习近平讲故事》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举行。该书承载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深刻思考,深蕴中国智慧,体现中国道路。这说明任何哲学都是(     
①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②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都能指导实践活动
③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   ④一定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七夕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随着2018年“七夕情人节”的到来,各商家纷纷抢抓节日商机推出各种特色商品、活动招揽顾客,由此催生的“浪漫经济”异常火热。这表明(     
①文化促进经济发展          ②文化是经济繁荣和发展的基础
③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④文化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六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参加牧民那达慕大会时,首次明确提出“蒙古马精神”。在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弘扬“蒙古马精神”。这既是对草原人民的嘱托,更是对全国人民的激励。

“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时期,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困苦,经历怎样的曲折坎坷,蒙古马精神始终是激励草原儿女为家乡、为祖国的繁荣发展奋斗不息、开拓进取的伟大精神力量。回首走过的路,正是靠着蒙古马精神这种不懈的斗志、不屈的毅力、不倦的初性,内蒙古从百废待兴到今天昂首阔步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时代变革的洪流中乘风破浪,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实现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要进步,离不开强大的精神动力。今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艰巨繁重,再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做好全年工作难度更大、要求更高。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需要“吃苦耐劳”的初劲和“勇往直前”的干劲,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需要“蒙古马精神”这样的精神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蒙古马精神”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作用。
4 . 在我国早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今天,封建文化中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仍然深刻地影响着农村人的生活。这说明(     
A.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B.文化的发展与经济、政治无关
C.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D.文化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经济的发展
2021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5 . 家书作为一种古老的传递信息和交流的工具,是维系家人情感的一种联系方式。一封典型的家书往往是一个时代的见证,这是家书独有的价值体现。各个时期的家书,从侧面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为后人认识那个时代提供了新的视角。这说明(     
①文化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发展 ②文化是由经济、政治决定的 
③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 ④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
2021-08-25更新 | 391次组卷 | 6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呼舒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第一次考试政治试题
6 . 2021年全国两会上,新发展格局下文旅行业如何抓住机遇、积极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也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下列传导体现文旅融合在高质量发展的作用的是(     
①随着经济的复苏和复工复产,人们收入的增加,对文旅的需求日益提升
②文旅产品风格多样,文旅消费品质提升
③文旅产业的生产转型升级,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
④文化在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越来越突出
A.①→④→②→③B.④→①→③→②C.①→③→②→④D.④→②→①→③
2021-08-13更新 | 561次组卷 | 17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7 . 字节跳动旗下今日头条、抖音、西瓜视频等多媒体平台,依托人工智能、视音频等核心技术,成为在线媒体传播文化的独角兽,中文在线依托覆盖手机终端、互联网等全媒体出版业务的完整技术体系,打通数字出版产业链,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数字出版平台之一。文化产业依托科技的发展成就(     
①表明文化与科技随着时代的发展日益相融
②表明科技推动文化产业化是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
③要求我们在发展文化产业时要以经济效益为首,促进综合国力的提高
④得益于科技使选择、传递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促进文化的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8-06更新 | 102次组卷 | 4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呼舒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第一次考试政治试题
8 . 2021 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化屋村考察调研时指出:“推动乡村振兴,要把包括苗绣在内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好、发展好。”化屋村苗族人民“一针一线绣出来”的美好新生活正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脱贫奔小康的缩影。化屋村的特色苗绣文化产业(       )
①表明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②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③苗绣文化历史悠久,体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特征
④表明了文化创新要以是否产生经济效益为检验标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农村的扶贫工作实践证明,“治贫”必先“治愚”,大力发展农村的文化事业,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生活的关键所在,正如贫困地区农村干部所说的,“没有文化富不了,有了文化穷不长”。某地文化扶贫实施“万村书库工程”,即建起一座小型图书室,并向每座图书室赠书100种。向农村捐赠图书,培养了当地人员的文化素质和干部的应用写作能力,实现精准扶贫工作从治标向治本转变,大大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结构的优化。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作用有关知识,谈谈“没有文化富不了,有了文化穷不长”的道理。
2021-07-17更新 | 128次组卷 | 22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三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10 . 2021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福建察看武夷山春茶时提出:“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品牌是供给侧和需求侧升级的方向,是企业乃至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强化品牌意识有利于(     
①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物质文化需求
②发挥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③弘扬中华茶文化,提升中国茶形象
④增强中国茶竞争优势,确保茶企业盈利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