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与经济、政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2022年,可追溯至13世纪的“浙江庆元林—菇共育系统”获批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数百年来,庆元当地菇农创造和发展了山地农林复合生产系统。该系统被称为香菇栽培技术“活态博物馆”,为世界山区森林保育、食用菌栽培以及山区多功能农林业发展提供了示范。可见,该文化遗产(     
①能促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
②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③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支配着人们的生活
④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典范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古浪县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让非遗文化“活”起来,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古浪县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积极开展“非遗”日宣传活动,通过印刷《非遗法》、发放宣传材料、悬挂横幅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使保护与传承深入人心。组织非遗传承人参加国家级非遗项目展演活动,精心挑选有代表性的非遗手工制品及特色食品,如刺绣、药枕、布鞋等“非遗”手工作品86件,参加甘肃首届“丝路记忆”敦煌展,凸显非遗独特魅力。开展了民间文艺汇演活动,省级非遗项目《古浪老调》以老曲新唱的方式呈现,利用非遗文化编制的抗疫小视频,都令人耳目一新。并积极利用电商、网络平台等多种手段,逐步将非遗产品推向省内外市场,推进传统非遗手工技艺振兴发展。这些活动在传承与保护中让古浪县非遗文化彰显出独特的魅力。


(1)运用“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分析古浪县是如何让非遗文化“活”起来的?
(2)让传统艺术活起来,核心还是创意。请你运用创新思维知识就如何让传统艺术活起来提两条建议。
2023-02-17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政治试题
3 . 讲好暖心事,唱响舒心曲。今年,一部聚焦普通人春晚故事的微电影《我和我的春晚》将首次登上春晚舞台,这是春晚创办以来第一次牵手电影艺术,以叙事艺术和光影魅力讲述一名普通观众圆梦春晚的故事,折射出春晚陪伴广大观众一起过年的珍贵记忆。由此可知(     
①文化发展的关键是完成时代任务、回答时代问题
②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融合,相互影响
③要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④中华文化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与价值追求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2-04更新 | 262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政治试题
4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我们今天要传承“和”文化,是因为“和”文化(     
①表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
③是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可以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④能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打造制造强国需解工业文化薄弱之“忧”。

建设“制造强国”,培养创新能力,离不开先进的工业文化体系的建设,这就需要不断提升工业文化素养,培养大国工匠精神,将培育和建设中国特色工业文化作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基础。在过去,大庆油田、“两弹一星”的辉煌成绩背后,可以看到一批批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前辈。在新时代,也涌现了许多勇于创新探索的现代企业家,他们身上的坚韧不拔的精神为我们带来宝贵的财富。实践表明,工业文化的建设有助于培养积极的价值观,激发人们的劳动热情和创新创造的精神。工业文化体系的建设要着力塑造我国工业诚信、质优、创新、绿色的新形象,不断丰富中国制造的文化内涵;提升对外交流水平,创新宣传方式,讲好中国工业故事,传播工业文化,展示国家工业新形象。


(1)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将培育和建设中国特色工业文化作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基础?

材料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广场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城市文化形态在中国应运而生。广场文化内容多样,形式灵活,群众喜闻乐见,具有灵活性、普及性、容纳人数多的特点,而且寓教于乐。市民在参与活动中能潜移默化、启迪感悟,因而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


(2)结合材料,说明广场文化是如何影响人的成长和发展的?
2021-04-27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民勤县四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6 . 近年来,很多地方成功走出了“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金融”“文化+创意”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由此可见(     
①文化对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③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④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
7 .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一度最为看重的传统节日,为了买到一张终点叫“家”的车票,人们想尽各种办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智能手机、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一向“含蓄”的中国人在“一票难求”的春运期间又多了一个新选择——拼车回家。选择与陌生人拼车,体现了中国人对于“共享”文化的认同,以及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思想的进一步开放。这说明(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②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传统节日对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具有深刻影响④经济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的反映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 . 中秋佳节,欢庆的不只是亿万华人,不少外国人光顾国外超市特设的月饼专区,竞相品尝“让人回味良久的中国点心”。“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国传统节日“漂洋过海”,世界各地的中国味儿也越来越浓。对此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
③文化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④节日的民族性淡化是文化发展的趋势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