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与经济、政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1 . 中文是联合国六种正式语言之一。联合国将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的“谷雨”日定为“联合国中文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以外学习中文人数约2500万人、累计学习和使用中文人数近2亿人。此外,全球共有40多个国家开设了“中文”课程,涉及经贸、高铁、航空、旅游、医药、厨艺等众多领域。由此可见(     
①设立“联合国中文日”有利于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悠久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
②中文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
③联合国使用中文旨在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华文明,增强对汉语的理解和学习兴趣
④中文将成为联合国会员国的官方语言,为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发挥重要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5-23更新 | 1213次组卷 | 13卷引用:河北省2023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仿真模拟政治试题(一)
2 . 2019年的两会,人工智能被第三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首次提出“智能+”。报告指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培育新一代新兴产业集群,壮大数字经济。两会期间,新华社启用了AI主播,主持人白岩松有了分身机器人,人民网推AI机器人助力两会报道……这些新变化
①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
②彰显了科技促进文化创新发展的独特作用
③证明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
④激发文化与经济交融发展的活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9-05-22更新 | 3204次组卷 | 28卷引用:【市级联考】河北省邯郸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承载着人们绵长的情思乡愁。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已形成世界上规模最大、内容和价值最丰富、保护最完整的农耕文明遗产保护群,使广大农村地区众多历史建筑、传统民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护传承,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2023年1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提出要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乡村风貌。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深入实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加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材料二   某县因依山而建、因势而立、错落有序、别具特色的山地干栏建筑群落而闻名,有“老树抱村”之景,有“石刻之乡”之称。近年来,该县坚持党建引领,按照“连片集中保护、集中规划、重点区域打造”工作思路,依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将保护传统村落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坚持保护与利用并重,让传统文化传承留住“形”、守住“魂”,村落环境明显改善,居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1)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对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该县加强传统村落保护的做法是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法的。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千百年来,大运河是中华文明传承赓续的主要动脉,也是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重要纽带。以开放性、兼容性和互利性为主要特征的大运河文化,成为形塑中华文明的重要基因。

从文明内化的角度来看,大运河既贯穿南北,又衔接东西,与长江、黄河等五大水系及各类交通枢纽纵横交织,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的主体框架,有力推动了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中华文明的聚合与内化,并助力孕育出大一统的民族价值认同,为中华民族主体性的生成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文化供养。

从联结中外的角度来看,大运河犹如一对张开的巨大臂膀,挽起了中华文明与世界交流的大通道。各种文化经由大运河相互吸收、融合、涵化,在互联互通中相互融合,进而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发生着量与质的转变。文明因差异化流动建立起异质共存、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因此,大运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充当着中华文明“内循环”与“外循环”啮合传动的齿轮。对内凝聚认同,向外融汇有无。历史演变的过程中,大运河与附着其上的各种物质与精神脉络,编织出一个巨大的文明网络,沟通着古今,连接着世界。


(1)结合材料,从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角度,说明传承大运河文化的积极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谈谈你对大运河继续充当好中华文明“内循环”与“外循环”啮合传动的齿轮的理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年来,小剧场及其衍生品因集艺术表演、互动体验、时尚消费于一身,日渐受到年轻人热捧,催生出一批面向普通大众的个性化、复合型、体验型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成为助推城市经济增长、赋能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新型艺术业态模式。小剧场的兴起(     )
①有利于释放城市空间的文化新动能
②有利于满足大众文化需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③保障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多样化、均等化
④指引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一处处旧址,一件件实物,一座座纪念馆,一个个故事,承载着坚如磐石的信仰信念,彰显着历久弥新的初心使命。

“十三五”以来,我国实行革命文物定期排查制度,建立革命文物大数据库,推进革命旧址维修保护行动和馆藏革命文物保护修复计划,储备、实施、完工一批革命文物保护项目,目前全国登记革命旧址、遗址33315处,两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覆盖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1433个县。依托博物馆、纪念馆和党校、党史文献等研究部门,加强党史、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研究,加强革命文物价值研究;将革命精神融会贯通到展陈展示、瞻仰体验之中,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让人们循着故事来、带着故事走,逐步形成依托革命文物场所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大众化、常态化趋势。

我国红色旅游的规模和热度也随之不断攀升,不少革命文物场所成为百姓出游的重要选项和网红打卡地。越来越多的革命老区把革命文物资源作为地方发展的金名片,保护和传承革命文化的社会基础更加坚实。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保护和传承革命文化的时代价值。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7 . 影片《热辣滚烫》讲述了一个克服挑战,开启滚烫人生的故事,蕴含着自我救赎和勇往直前的传奇色彩,让观众在捧腹大笑之余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该片上映首日票房高达4亿,创下了春节档电影单日票房新高。由此可见(       
①优秀的文化教化育人,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具有推动经济发展的功能
③引发观众共鸣的电影如实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
④传播正能量的电影就能赢得口碑和市场的双丰收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4-08更新 | 301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8 . 11月19日,2023年全国优秀舞剧邀请展演在成都拉开帷幕,舞剧《大熊猫》作为开幕大戏正式首演。舞剧《大熊猫》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充分塑造与中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大熊猫形象,借大熊猫讲中国好故事,传递成都好声音。该剧以熊猫百丈心怀梦想、奔赴河山的追梦历程为主线,讲述了各物种生命与自然的关系、生命与自然的情怀、生命与自然的归宿。以点、线、面的舞台形式,成功展现了自然之美、生命之力、艺术之魅。这启示我们,优秀的文艺作品要(       
①立足社会实践,挖掘有感染力的素材
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③运用新技术新载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④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文化自信奠定基础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9 . 河北省顺平县在构建消费商圈的同时,积极打造富有“尧乡”特色的夜间经济“文化范儿”,充分利用“夜经济”的繁荣,通过公益电影服务、广场舞等形式,在助力顺平“夜经济”发展,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丰富夜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让广大人民群众回忆党的光辉历程,重温红色经典,感受革命年代的峥嵘岁月。这表明(     
①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③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6-03更新 | 282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政治预测卷(六)
10 . 作为甲骨文的发现地,殷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90多年来,不断涌现考古成果的殷墟正持续传递出跨越三千多年的文明回响。目前,殷墟遗址博物馆、考古小镇等文旅项目稳步推进,甲骨文表情包、甲骨文雪糕等文创层出不穷。三千多岁的殷墟,再次“活”起来、“火”起来,由此可见(     
①甲骨文有巨大包容性,在吸收外来文化中与时俱进
②文化与经济在时代发展中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③必须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④传统文化始终发挥着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2-16更新 | 273次组卷 | 2卷引用:黄金卷07(河北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