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与经济、政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61 道试题
1 . 云演出、云展览、云课堂等文化消费通过各种互联网平台,满足着大众各类文化需求,使高品质文化产品更具普及性,带动了数字文化消费。2022年中国数字文化产业规模达到1.8万亿元,占文化产业的51.4%,成为文化产业的主导力量。文化产业数字化有利于(     
①培育文化产业新型业态,释放文化资源使用效能
②扩大优质文化内容供给,实现经济效益首位目标
③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满足群众所有文化需求
④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助推文化产业高质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2-12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2 . 2023年6月,第十九届中国(深圳)文博会吸引了50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家海外展商参展,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在现场展示与交易,总成交额达34.2亿元,办展成果再创新高。由此可见,中国(深圳)文博会(     
①拓宽对外文化贸易路径,促进经济繁荣
②推进文化对外开放,提升了文化软实力
③提升人民科学文化素养,满足人民需求
④推动深圳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2-1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3 . 从2022年到2023年,“村BA”和“村超”相继走红。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榕江县把民族风情文化融入体育赛事,把扎根人民的“乡村体育”与“文化旅游”相融合,探索出乡村振兴新路径。这给乡村振兴带来的启示有(       
①保持开放的心态,大胆吸收借鉴一切外来文化
②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大力发展体育文旅产业
③激活当地文化资源,促进文化、经济融合发展
④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精神支撑与内生动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2-10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沪明合作,是跨越一个甲子的牵手。

● 情缘,融入历史

材料一   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上海人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数以万计的上海子弟跟随列车飞奔向南,援建三明这座新兴的工业城市。1958年,余震岳毫无怨言带着妻儿踏上了前往三明的道路,义无反顾地为建设三明发光发热;1970年,20岁的蒋蓉娟随上海国棉厂到三明支援建设,把26年的青春芳华献给了三明;骆国清7岁时随父母迁居三明,接续父母的脚步加入三明纺织厂,一步步成长为厂里的中坚骨干……这些挺身向前的“助明人”,筑起了三明一个又一个的工业梦、发展梦、传承梦。


(1)结合材料一,运用“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的知识,说明“助明人”是如何助推三明发展的。

●记忆,散落街巷

材料二   穿行在三明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沪明两地割舍不断的情缘留下的印痕。沪明小学的吉祥物“沪沪”的头部元素取自上海市花白玉兰,一年级各班以上海著名建筑命名为“虹桥班”、“迪斯尼班”等;“1958工业记忆馆”的沪明情深馆区摆放着18家迁明企业的老照片、老物件,在最显眼的位置赫然写着“三明不会忘记”……这些印痕再现了三明工业从零起步到打造新兴工业城的发展历程,浓缩了上海等地支援三明建设的历史情缘,也见证着新时代两地续写更加动人的合作故事。沪明的真挚情谊,未因时空的阻隔而冲淡,在岁月流转中历久弥坚。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的内涵与功能”的知识,阐述沪明情谊未因时空阻隔而冲淡的原因。

合作,再启新程

材料三   2022年5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了《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明确了上海市与三明市建立对口合作关系。一年多来,两地开启了全方位、多领域的对接沟通合作。


(3)“风展红旗如画三明”是三明的城市名片和特色品牌。请从右图4个画卷中,任选一个画卷,策划一个向上海宣传新三明的活动方案。

要求:①结合《哲学与文化》的知识,语言规范;②紧扣主题,活动形式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③只要写出活动的形式和目的即可。
2024-02-08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5 . 近年来,“知识+带货”这种新型商业模式赢得了观众的好感,知识主播用直播的方式分享商品的文化趣味和文化知识,还原了商品本身蕴含的知识价值、文化价值和文化情怀,受到消费者的广泛青睐。知识主播文化带货(     
①借助新媒体传播渠道,创新消费文化的新场景
②创新产品销售方式,提高了文化产业质量和效益
③发挥了市场决定作用,利于扩大文化价值的传播
④联通产业上下游,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相关文件精神,S市政府印发《S城市副中心文化旅游区发展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总体思路围绕“文化旅游新地标、文创科技新高地、国际交流新窗口”目标定位,提出至2025年短期发展目标,并展望谋划了2035年发展愿景。从空间规划上,打造“一核引领,一带聚力,多区承溢”的产业功能布局(“一核引领”即环球度假区带动文化旅游区发展;“一带聚力”即打造北部产业带:“多区承溢”指产业发展备用空间承接更大的环球溢出效应);从产业功能定位上,构建“1+4”文旅商融合发展产业体系(“1”指聚焦主题旅游核心产业,“4”指重点发展培育IP设计、数字创意、潮流体育、演艺娱乐四大细分产业).着力打造国际旅游新消费目的地。《行动计划》重点任务指出,推动文旅和科技融合,打造一批“元宇宙十文旅”场景,引导沉浸式驻场演出场景、元宇宙文旅体验产品;鼓励文旅和教育融合,开发研学旅游路线;加快文旅和体育融合,培育时尚多样体育消费新场景;鼓励文旅与农业融合,构建精品乡村生态旅游示范带。依托副中心图书馆、剧院、大运河博物馆建设,丰富高品质文化产品供给;依托古城保护,推出古城主题文化探访线路。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特殊性的知识,说明《行动计划》总体思路是如何设计的。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落实《行动计划》重点任务的意义。
2024-02-08更新 | 51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7 . 2023年,江苏沛县八堡村“村界杯”足球赛和贵州台江县台盘村“村BA”篮球联赛“火爆全网”。这种贴近村民生活、步入烟火人间的草根球赛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在乡村的蓬勃开展,丰富了乡村的文化生活,也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助力了乡村振兴。由此可见(       
①“村BA”的火爆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②对待外来文化要保持开放心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④健康文明的文化活动可以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中国人的文化和信仰就蕴藏在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中,如自强不息、与人为善、同舟共济等等,这些文明传承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融为一体,使我们仅用一代人多一点的时间就实现了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信息文明的伟大跨越。而与此同时,中国社会则保持了远比西方社会更多的温馨和更多的凝聚力。这体现了(     
①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③文化为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撑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利于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2-08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9 . 2023年10月19日,国家文物局通报了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威海甲午沉舰遗址3项重要考古成果。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是我国首次在1500米深海发现的明代沉船遗址。在该遗址中提取出水瓷器、陶器、原木等近580件(套),这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由此可见(       
①经济与文化相互影响,贸易往来增进文化交流借鉴
②中华文化引领世界潮流,以民族文化丰富世界文化
③文明因不同而交流,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
④我国吸收西方文化有益成果,加深对西方文化认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贵州台江县走出了一条“小而精”“小而特”的农文旅一体化发展之路。每逢节庆,都会举办稻田捉鱼、吹笙踩鼓、篝火晚会等农耕民俗活动,为游客带来别样体验,这不仅有利于形成旅游亮点、以差异化体验赢得市场,还能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进而增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上述材料表明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     )
①推动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持续赋能
②大力发展乡村经济促进当地文化事业的发展
③把握自身文化的特殊性,增强当地文化旅游竞争力
④传承农耕文化,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2-07更新 | 5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