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与经济、政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8 道试题
1 . 每年三四月间,北京居庸关长城附近山花盛放。市郊铁路S2线列车穿行于花海中,被称为“开往春天的列车”,吸引了大量踏青的游客,游客的涌入给森林消防和轨道交通带来了安全隐患,当地政府采取封山禁入措施,但效果不理想。于是,政府转变思路,变堵为疏,着手规划建设花海列车观景平台。这一做法(     
①说明文化质量的提升决定了良好市场秩序的建立
②自觉运用文化对人的作用,创造条件,将风险点转化为共赢点
③有利于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
④有利于开发该线路的经济价值,说明文化的力量来自经济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09-07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12-13高二上·浙江衢州·期中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调查显示我国人均图书消费量20年来几乎没变,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图书消费的萎缩势必影响国民阅读习惯的培养,影响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毕竟,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

材料二   在传统书店普遍萧条的今天,台湾的诚品书店却创下了一个“书店神话”。全台湾拥有39间分店,每年顾客人数达到9000万人次。诚品的成功之处是打破了传统书店的经营模式,除了以精致优雅的阅读空间规划、精心陈设展现阅读价值外,更长期举办各项演讲、座谈、表演与展览等延伸阅读活动,满足了现代人生活的多元需求;诚品还主张“连锁不等同于复制”,实行“因地制宜”的经营方式。


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的合理性。
2021-09-07更新 | 401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2-2013学年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3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19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升文化软实力,这(     
①是因为文化软实力是国际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②促使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不可分离
③为经济社会的健康平稳发展提供重大支撑
④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中国梦创造重要条件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4 . 材料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这一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文化的重要作用不可小视。一是文化聚力。乡村振兴是一项需要凝聚各方力量同心同向发力的世纪伟业,需要营造乡村振兴良好氛围,在全社会树立“乡村振兴人人有责”的强烈意识,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社会各界能人和各方力量投向乡村。二是文化扶志。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三是文化长才,或者叫文化扶智,就是要增长才能和智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急需智力支持,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文化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价值。
5 .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这也意味着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即将完成,服务范围覆盖全球。这将极大的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竞争力。材料表明(     
①我国已成为科技全面领先世界的国家
②文化决定经济,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随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搭建平台邀请百姓献计献策,组织活动引导群众共同参与,营造全民共建共享创建成果的良好氛围。这有利于(   
①凝聚社会共识,消除思想差异
②发展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的文化权益
③培育文明风尚,推进文化强国建设
④突出人民主体地位,激发其文化创造活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9-05更新 | 73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子洲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7 . 《小猪佩奇》是一部英国学前动画片,深受儿童和年轻人的喜爱。各类与“佩奇”相关的产品应运而生,包括玩具、服装、毛绒产品、图书零食等,年零售额高达10亿美元。这说明(   
A.文化发展以经济发展为基础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提起深圳,人们会不约而同想到雕塑《拓荒牛》,想起那首耳熟能详的《春天的故事》。改革创新既是深圳特区的永恒主题,也是深圳实现新跨越的必由之路。

特区成立后,深圳凭借毗邻香港、背倚南粵的地缘优势,改革开放先行者的政策优势,聚合全国“闯家”的人才优势,把一个边陲小镇迅速蜕变成一座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大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然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深圳开始遭遇“高位过坎”的困惑: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着近2000万人口,可利用土地面积少之又少,空间、资源、环境局限的矛盾日益尖锐,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经济增长已难以为继。

站在一个全新的历史起点上,2010年深圳吹响了从“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新跨越的冲锋号。经济新常态下,深圳坚持创新驱动、质量引领,扎扎实实走内涵式、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不断深化标准、质量、品牌、信誉一体化建设,逐步实现了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以改革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深圳精神对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2)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请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拟两条宣传标语。
2021-09-04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子长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9 . 国家领导人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这是基于(     
①展示国家形象,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②我国国际传播能力世界最强的必然要求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④集中展示民族文化,表达民族情感的需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9-04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子长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10 . 在我国早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今天,封建文化中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仍然深刻地影响着农村人的生活。这说明(     
A.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B.文化的发展与经济、政治无关
C.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D.文化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经济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