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与经济、政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2022高二·全国·专题练习
判断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
2022-09-26更新 | 157次组卷 | 6卷引用:1.2文化与经济、政治 学案
2 . 在中国文学博物馆,4D电影《甲骨文》向观众展示着甲骨文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程。还原古代生活场景时,影院画面、音响和座椅巧妙配合,带观众穿越数千年,讲述甲骨文字形时,立体图形灵活转换,让观众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从中看出(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B.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C.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
D.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
2021-12-18更新 | 259次组卷 | 89卷引用: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政治(天津卷)
3 . “如果你缺乏学习动力,可看看电影《幸福终点站》《风雨哈佛路》;如果你自卑失落,可瞧瞧电影《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如果你厌倦生活,可欣赏电影《在世界的转角遇见爱》《搏击俱乐部》。”上述说法是基于(   
A.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B.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D.影视音像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2021-10-02更新 | 373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4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5月综合练习政治试卷
4 . 近年来,纪录片纷纷从小屏幕搬上了大银幕。《我在故宫修文物》也不例外,在网络上爆棚之后,又成功登上贺岁档大银幕,与诸多大片同场竞技。中圆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中心研究员刘刻说:“观众不是不喜欢纪录片,而是一直以来,纪录片没有抓住观众的心。”《我在故宫修文物》导演萧寒坦言,很多年轻观众被故宫文物修复师们“择一事,终一生”的工匠精神所打动。这说明(     
①顺应时代要求和人民真正需要的文化才有生命力
②文化创作可以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③能抓往观众的心的文化才是我们所提倡的大众文化
④文化对人和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1-08-13更新 | 246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7届四川省雅安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浙江省S县响应省政府“保护和建设历史文化村落”的要求,启动“修老屋,传文化”活动。S县采取了四大举措:第一,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全面普查古村落资源,编制介绍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村落的相关书籍;第二,加强对重点古建筑、古树名木的保护,责任到人;第三,“堵”“疏”结合,保持古村落原汁原味,“堵”是加强危旧古建筑的保护性抢救,“疏”是充分整合项目、资金,满足古村落居民对改善住房的要求;第四,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古村落保护利用,在不破坏古村落面貌的前提下,发展生态民俗等休闲养生项目,打造乡村艺术创意园和旅游观光村落。


结合材料,从“文化与社会”的角度阐述S县推进古村落保护举措的合理性。
2021-01-10更新 | 76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6 . 图腾是原始人群体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的标志和象征,以图画、雕塑等实物形式呈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社会生产力低下和原始民族对自然的无知是图腾产生的主要原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受制于社会发展水平
②精神离不开物质,精神产品凝结在物质载体中
③文化具有社会历史性,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展
④通过社会生活,能够让人们获得和享用到文化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0-11-14更新 | 79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7 . 优秀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告诉人们付出才有收获、努力方能成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歌颂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提醒人们尊重劳动、爱惜粮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这说明优秀古诗词
①当中往往蕴涵着伟大的中华民族情神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
③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④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价值观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0-03-14更新 | 155次组卷 | 20卷引用:【市级联考】河北省石家庄市2019届高三3月质量检测文综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某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十百千万”传统工艺人才培育工程以来,银饰、刺绣、蜡染等非遗技艺正在成为当地扶贫脱困的有力抓手。从苗族蜡染手机套到苗绣小书包,各种非遗技艺贴合生活需求,让游客爱不释手。将非遗与扶贫相结合
①推进了民族共同繁荣
②传承发展了民族文化
③凸显了地域文化差异
④实现了民族文化平等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9-06-10更新 | 3243次组卷 | 45卷引用:专题10 文化传承与创新——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政治分项汇编
9 . 登滕王阁,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游西湖,感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纵情山水之间,品味诗词之美,“跟着诗词去旅行”成为人们出游新选择。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游历大好河山,感受诗词魅力,有助于深化文化体验
B.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传承诗词文化重在发掘其经济价值
C.文化旅游的发展取决于人们的文化修养
D.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019-06-08更新 | 5664次组卷 | 87卷引用:5.2 文化创新的途径 学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