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与经济、政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0 道试题
1 . “如果你缺乏学习动力,可看看电影《幸福终点站》《风雨哈佛路》;如果你自卑失落,可瞧瞧电影《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如果你厌倦生活,可欣赏电影《在世界的转角遇见爱》《搏击俱乐部》。”上述说法是基于(   
A.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B.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D.影视音像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2021-10-02更新 | 374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4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5月综合练习政治试卷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烟雨画舫、亭台楼榭、琵琶纸伞,这些风物被视为江浙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这些符号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和审美,植根于我国江浙一带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厚的经济基础,经过千百年的淬炼和升华,生成为一种独特的地域品格。她优雅灵动、崇文尚德、务实进取、开放包容……

从历代先贤名士到当代富有家国情怀的改革者、创业者以及无数劳动者,他们用智慧、雄心和创造成就了这片土地的富庶,也让这方文化熠熠生辉。


有人认为,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区域文化的繁荣。运用文化的相关知识评析该观点。
2021-09-28更新 | 233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扫描》专题09 文化与生活精讲
3 . 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改变了传统制造业,互联网接入政府服务,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A.文化影响经济政治B.文化推动经济发展
C.文化促进政治发展D.文化变革生产关系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S市位于我国西部边远之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S市基于本地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特点,提出了“以文化促发展”的核心思路。S市根据当地多民族文化和谐共存、多样发展,西部文化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等优势和特点,打造富有鲜明民族文化色彩和浓厚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实施“县乡民族风”工程,建设“塞上风情城”,在社区、校园、企业、乡村开展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推动S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的知识,分析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地方坚持“以文化促发展”思路的合理性。
13-14高一下·山东淄博·期末
5 . “天人合一,顺时而食。”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在这一古老智慧的启发下,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推出了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酥、立夏的青梅饼、芒种的乌梅酥、大暑的茶叶饼等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时令点心。这表明(     
①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②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
③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④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
2021-09-10更新 | 172次组卷 | 86卷引用:2018年海南省高考压轴卷政治试题
6 . 近年来,不断发展的城市场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和农村礼堂(农村文化礼堂、村级文化活动室等),不仅补齐公共文化服务短板,而且丰富了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人文内涵,为经济社会发展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提供丰润的文化滋养。由此可见,我国(     
①发展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培育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新型文化产业
③增强民族凝聚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④增强文化软实力,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9-10更新 | 475次组卷 | 19卷引用:四川省2018届高三冲刺演练(一)文综政治试题
7 . 山西在脱贫攻坚中坚持精神扶贫先行,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激励了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这说明(   
A.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日益相互交融
B.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
C.精神扶贫是实现贫困地区群众脱贫的决定性力量
D.先进文化能为脱贫攻坚提供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
8 .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从“拼经济、拼管理”到“拼文化”的阶段,城市竞争实际上已经成为城市文化的竞争,呈现出“以文化论输赢、以文明比高低、以精神定成败。的新格局,文化成为决定城市未来发展的根本所在。如果你以此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可用到的关键词最合适的一组是(     
①文化是影响城市综合实力的长期战略性因素②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城市文化
③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增强城市凝聚力和向心力④文化对城市发展具有核心决定作用
A.③④B.①③C.②③D.①②
2021-09-05更新 | 272次组卷 | 31卷引用: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2018届高三实验班专练政治试题(一)
9 . 2020年6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指出,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对习总书记的这一论述理解正确的是(     
①法律文化的创新立足于汲取各种有益的文化成果
②新时代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决定了民法典的制定
③民法典编纂是一个对传统法律文化先继承后发展的过程
④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具有包容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8-24更新 | 452次组卷 | 25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10 . 我国地名文化源远流长。比如“六尺巷”将“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谦让故事融入地名,给子孙后代以精神熏陶。在城镇化过程中我们必须保护好、传承好、使用好有文化积淀的老地名。这是因为,这些老地名(     
①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能够与当代人的生活及审美需求对接
②彰显了地域文化特色,促进了当地旅游产业和经济的发展
③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在文化传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④营造了特定的文化环境,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