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与经济、政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2021年春节档电影《你好,李焕英》异常火爆,总票房超过50亿元。这部电影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情节简单却耐人寻味,告诉观众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过于孝敬父母。电影用温情而真挚的艺术手法呈现了细腻、无私的母爱,感动了无数人。这表明(     
①人们能够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并能促进经济发展
③人们的实践活动受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④优秀文化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触动人心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11-0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会理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文)
2 . “躺平”,近期网络流行热词,是指无论对方做出什么反应,你内心都毫无波澜,对此不会有任何反应或者反抗,表示顺从心理。当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呼吁并践行“躺平”的生活方式。这往往出自对于职场当中的竞争化、高强度压力、不合规的加班制度、高额的生产与生活成本,以及不平等的收入分配与劳资关系等负面现象的厌倦与不满。这些职场负面现象被诸多评论者视为造成“躺平”现象的根源所在。这说明(     
①文化来源于实践、反映时代的变迁
②文化与经济依赖的特点日益突出
③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人民日报》载文强调,我们要加快形成有利于提高文化产品竞争力,促进文化“走出去”的体制机制,培育一批有较强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集团,积极参与文化市场竞争,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出上述要求是基于(     
①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②文化是综合国力的基础和重要标志
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④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基础,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才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2021-12-13更新 | 118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东部新区养马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4 . 2020年是北京天坛建成的600周年,今年以来,天坛公园陆续组织开办了天坛文化大讲堂、天坛特色游体验项目、“天坛对话星空”科普网络直播等系列活动,激发了天坛在新时代的生机与活力。这启示我们要(     
①处理好传统建筑继承和创新的关系②发挥好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决定作用
③利用好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④把握好时代诉求,焕发传统文化生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0年7月19日,《人民日报》刊发《城市地标不应盲目追求网红效应》一文。该文认为,网红建筑的走红往往是凭借一张照片或一段视频,照片可能变成“照骗”,打卡可能成为廉价的炫耀。所以,不能简单地把网红建筑与城市地标画等号。

该文指出,现代建筑的大规模建设造成了“千城一面”的问题,城市的文化传统未能得到充分尊重,城市个性被削弱,城市辨识度下降。所谓地标,应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其形成应来自人们的真实体验;需要经过时间积淀,展示当地的历史传统和地理风貌;更重要的是,地标其背后应深刻反映了所在城市市民的价值认同;地标不仅具有视觉标志性,更是体现城市精神的标志。成功的地标建筑,应是广大市民情感认同、集体意志的体现。值得欣慰的是,在近些年的建设中,很多城市筑起了属于这个时代的新地标:北京的“鸟巢”和“水立方”延伸了城市中轴线,深圳市民中心以“大鹏展翅”的形象体现了这座城市的开拓创新精神……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建设好城市地标。
6 . 扶贫首在扶智。一要引智,通过政策引导,把外地人才吸引到贫困地区扎根;二要留智,引得凤凰,还得让凤凰留得住;三要育智,政府加企业模式就地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基地,即解决本地人才就业,一个人脱贫带动一家人脱贫,形成脱贫的扩大效应。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扶贫首在扶智”体现了(     
①文化影响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
②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并非完全同步 
③文化是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人的全面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唯一标准
A.①④B.①②C.③④D.②③
2021-11-20更新 | 335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西充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中期考试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新华字典》时隔 9 年再次修订,新版于 2020 年 8 月 10 日发行上市。本次修订增录的“初心”“点赞”“拼车”“截屏”"“二维码”等新词,记录着当下中国的新现象、新概念、新事物。一个个新词,勾勒出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当代文化风尚,在生活内外、线上线下,供全民共用共享。远可鉴历史,近能征时事。综观词汇发展历程,无论是旧词消失、新词诞生,还是外来词引进与本土化融合。抑或打破词汇既定含义翻用新义,无不体现语言和时代的同频共振与无缝对接。语言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流变发展、不断被整理规范,进而保持着生机。一代代读者通过翻阅和检索这本小小的字典,识得更多文字,规范汉语用法。也正是因为语言文字的规范,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基础更牢固,步伐更坚实。从古至今,人们用语言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人们用语言承袭旧章,创造新器。一个个新词语不断萌发,一个个新寓意脱颖而出。这些词语不仅会在使用中获得意义,也会汇入历史的长河,成为国家和民族的共同记忆。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新华字典》收录新词的合理性。
8 . 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说明(     
A.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
B.人的全面发展是永无休止的过程
C.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的历史过程
9 . 故宫博物馆日前推出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清明上河图3.0,以高科技互动手段打造出真人与虚拟交流,人在画中游览的沉浸式体验,观众可以在4D动感的球幕影院“坐”上宋代大船,亲历宋朝的繁华。这场展演表明(     
A.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B.文化创新源自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
C.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D.科学技术的运用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10 . 2021年9月30日是我国第8个烈士纪念日。当天上午,党和国家领导人同各界代表 一起,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该仪式的意义在于(       
①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认同和民族凝聚力
②推动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彰显国家硬实力
③赓续红色血脉,巩固革命文化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④缅怀人民英雄,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