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与经济、政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继贵州“村BA”之后,贵州“村超”再次网络爆火,带动了当地的服务经济,比赛第一天,当地文化吉祥物玩偶、足球、队服等特色文创产品销售火爆。这表明(     
①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
②文化影响经济的发展
③文化在包容中实现自我发展
④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2 . 据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数据,跑步是成年人参与度最高的运动之一,参与比例达19.8%。这得益于各地及相关方因地制宜发展多样化赛事,将马拉松赛事活动“送到”群众身边。全马、半马等不同距离,家庭亲子跑、人车接力跑等多种形式,线上线下结合等路跑“新赛道”,让更多人跑了起来、跑得畅快。由此可见,群众性马拉松赛事活动的开展有利于(     
①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       
②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③实现体育强国的奋斗目标       
④提升全体国民的体育素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6-2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2000多年来,人们在爆竹声中国家欢聚,喜迎新春,祈福纳祥。热闹的爆竹声,曾经是过年的“标配”,更是记忆中“年味儿”的气氛担当。但随着烟花爆竹地放量的增大,我们的生活环境受到了严重影响,据往年对除夕和初一 PM2.5的监测,燃放烟花爆竹对PM2.5的贡献率可以达到50%-80%,而每年的除夕夜也是火灾的高发时段,其中烟花爆竹导致的火灾更是占据80%以上,对人民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带来极大隐患。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生活环境和人身财产安全, 一些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 定相继出台。作为一种辞旧岁、迎新年的传统民俗,在很多人眼里,没有烟花爆竹的新年是没有灵魂的。因而近年来,各地群众要求解禁烟花爆竹的呼声此起彼伏。面对群众燃放烟花爆竹的呼声,多地有关部门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已陆续调整烟花爆竹燃放政策,合理确定禁限放区域和时段,尽量在情与理中寻找环保安全和尊重民俗之间的平衡。例如,在2023年春节期间,北京通州区明确规定,经公安部门批准后,环球度假区限定区域内可燃放烟花爆竹;山东东营、滨州允许部分区域和个别时段可燃放烟花爆竹。各地政府通过政策的调整,努力在各方诉求之间寻找“最大公约数”。


请分别从“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两个角度,对烟花爆竹燃放政策的调整进行阐释。

4 . 2022年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积极培养传统制茶技艺传承人,并为其发挥作用搭建平台;要高度重视茶文化保护和传承,让更多的人共品茶香茶韵,共享美好生活;要推动全球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深化茶文化交融互鉴;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推动茶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民族传统技艺。
2023-02-1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理科)
5 . 近日一件唐代长沙窑青釉瓷碗首次面向公众展出。碗上题有一首失传的五言唐诗,描绘了当时劳动人民采莲的场景。目前已发现的长沙窑器物题写的诗句有110首,其中100首都不见于《全唐诗》,作者绝大部分是窑工和平民百姓。这说明(     
①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
②文化需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
③平民百姓才是唐诗的创造者
④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2-1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理科)
6 . “一带一路”战略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这彰显了文化(       
A.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B.始终推动政治经济发展
C.反作用于经济和政治D.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7 . 在成都,有这样一家游戏公司,把优秀传统文化嵌入游戏,打造以“榫卯文化”为核心的游戏《匠木》,用户既在游戏中获得了乐趣,又得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在《匠木》上线两年多后,国内注册用户目前已超过720多万,每月还保持着20多万的新增用户。值得一提的是,《匠木》不仅好评如潮,还收获了多个荣誉奖项,被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长期展示,被法国吉美博物馆收藏。游戏《匠木》的成功(     
A.凸显了中华传统文化对新时代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B.体现了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C.佐证了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是文化创新发展的源泉
D.说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上,我国宣布一份包含32项务实举措的成果清单,其中包括“举办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发起农耕文明保护倡议”,2022年7月17-19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在浙江省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致贺信。

习近平主席强调,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璀璨的农耕文明,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中国坚持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不断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方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进一步挖掘其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科技等方面价值,助力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促进可持续农业。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我国举办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的意义。
2023-01-15更新 | 237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9 . 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播秋收、精耕细作,强调的是“父母在、不远游”,而海洋文明和马背游牧文明的思维方式则全然不同,前者强调防守、和平,后两者强调冒险、进取。这表明(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
③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④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右玉精神”产生于山西省右玉县人民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的实践历程中,是一种坚持不懈的“种树精神”。2020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扬“右玉精神”。这是因为(       
①“右玉精神”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
②“右玉精神”作为一种物质力量,可以增强综合国力
③“右玉精神”作为经济政治的派生物,有自身传承性
④“右玉精神”可转化为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物质力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0-08-21更新 | 346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恒德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