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3月4日,新设的“环境资源界”首次亮相十四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为新一届全国政协注入新的动力、凝聚新的力量。会议期间该界别委员高度聚焦“环境资源”主业,围绕绿色降碳、生态治理、能源资源安全、人口负增长等问题发挥专业优势、积极议政建言。关注“无废城市”建设、完善环境保护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结合各自专业范围和调研实际,带来不少富有建设性的提案。众多环境资源领域的委员通过履职尽责,一起找到更多更好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方,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


结合材料,运用“人民政协”的知识,分析全国政协新设的环境资源界别是如何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2023-07-06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 江西省萍乡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适应国家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有必要认真总结我国立法工作的实践经验,完善我国立法制度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修改正当其时,符合人民所思所盼。

《立法法》的修改坚持问计于民。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建言献策,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到各地调研座谈,征求法律专家意见,形成草案在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

《立法法》的修改依据法定程序。2023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查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草案;3月8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分小组讨论了《立法法》草案;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高票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分析在《立法法》修改过程中不同主体的积极作用。
(2)谈谈《立法法》的修改是如何体现科学立法的。
(3)假如你是一名人大代表,你会怎样履职尽责,助力《立法法》的修改。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制造业规模已经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在2023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是书记指出,任何时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

注: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2006年时达到32.5%的峰值。美、德,日等主要工业国家,制造业比重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都是在迈入发达国家、高收入国家行列之后发生的。

材料二   2022平以来,我国实施新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扩大鼓励外商投资范围,制造业引资专项政策精确出台,15条举措推动利用外资高质量发展,有效稳定了外资企业发展预期,为外商投资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发布《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目录》延续了在关键仪器设备、关键零部件、新材料研发等领域吸引外商投资的导向,新增或修改了不少条目,有助于吸引外资企业投资相关领域,并推动与本土企业深度合作。当前部分中西部、东北省份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政策较少。《鼓励目录》充分挖掘了中西部、东北各省份在这方面的比较优势和潜力,新增了相关条目,鼓励承接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相关产业梯度转移的政策态度明显。目录要求要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加大现代服务业开放力度,加大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服务业扩大开放示范试点、国家级经开区等开放平台先行先试力度,加快试点经验复制推广。


(1)分析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实施新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4 .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五年,我国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教育科技、生态环保、基本民生等重点领域得到有力保障,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持续增加。与此同时,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五年累计减税5.4万亿元、降费2.8万亿元,既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留得青山,也放水养鱼、涵养税源,有力应对疫情对经济带来的冲击。这些政策发挥作用的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①增加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扩大社会总供给→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民生领域保障力度→提升人民幸福感、获得感
③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减轻企业经营负担→实现企业利润不断提高
④保障生态环保领域支出→助力绿色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3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以专门笔墨阐述扩大开放的系列部署,提出扩大市场准入,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我国这样做(     
①有利于更好把握经济全球化机遇,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②表明我国引导经济全球化走向,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③表明我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经济全球化
④有利于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更有效应对全球性问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5-30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政治试题
6 . 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在2023年两会外长记者会上阐述中国式现代化时说,中国式现代化一不靠战争,二不靠殖民,三不靠掠夺。服务少数国家、少数人不是现代化,富者越富、穷者越穷不是现代化,精神空虚、失德失序也不是现代化。从逻辑与思维的角度看,该阐述(     
①所包含的判断都是关系判断,明确了中国与西方现代化的根本区别
②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多向思考,为世界展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③明确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科学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属性
④以反推正,彰显中国不走老路、不走邪路、勇辟新路的历史自信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7 . 法者,治之端也

◆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2023年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作为“管法的法”,本轮立法法的修改有以下重要看点:

◎此次修法进一步完善了民主立法原则,增加规定:“立法应当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从制度设计上加强宪法法律的实施和监督,明确法律草案的说明、统一审议等环节和备案审查工作中的合宪性审查要求,完善备案审查制度。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深入听取基层群众和有关方面对法律草案和立法工作的意见。

◎在设区的市立法权限中增加了“基层治理”事项,同时将“环境保护”事项修改为“生态文明建设”。这意味着设区的市立法权限有望进一步扩大。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对立法法作出修改完善的原因。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车主的纸条留言:“警察同志,父亲病重需要转院,时间紧迫,实在是没有合适的车位不得已才在此停车,还望理解。”

交警的温馨提示单:“祝您父亲早日康复!”

近日,M省一位车主的纸条留言和交警开出的特殊“罚单”——“温馨提示单”同框出现在社交平台上,引发关注和热议,广大网友纷纷为交警的柔性执法点赞。柔性执法坚持张弛有度、宽严相济、情理法相统一,是用更柔性的姿态、更人性化的举措来执法,不仅是对法律的守卫,也是对失范者的循循善诱,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治理效果。


(2)有人认为,柔性执法与严格执法是对立的,不利于建设执法严明的政府。结合材料,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赏罚明,则将威行

2023年3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白皮书指出,中国积极探索司法活动与网络技术深度融合的新路径、新领域、新模式,让社会正义“提速”。

法庭远程审讯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专用系统建立声音、视频图像传输通道,法官与犯罪嫌疑人双方的语音、画面跨空间清晰顺畅实时传送,双方均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相互可视、声音清晰,书记员同步进行记录,审理效果良好。庭审时,法官只需启动远程视频讯问系统,实现了数字化法庭和远程讯问室即可实现系统对接,犯罪嫌疑人在看守所即可参与举证、质证、辩论等庭审活动,并对庭审过程进行同步录音录像。庭审结束后,庭审笔录将直接通过网络传输至远程视频讯问室,由值庭法警负责打印并交由犯罪嫌疑人核对签字。


(3)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法度远程审讯系统是如何助力社会正义“提速”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