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立法是国家的重要政治活动,是把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志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的过程,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

2023年3月13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立法法规定,立法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编制立法规划和立法计划,应当认真研究代表议案和建议,广泛征集意见,科学论证评估,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的需要确定立法项目。本次立法法修改,下“放”了立法权,284个设区市将拥有地方立法权,这可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大量事务无法可依的情形,同时可以加快推进地方立法进程,倒逼地方政府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结合材料,分析立法法的修改是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3年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听取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审查了国务院关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近3000名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出席盛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代表们听取并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并就国家粮食安全、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生态环境治理等领域进行走访调研,形成了人大代表议案,提出了近万件建议、批评和意见。


结合材料,假如你是一名神圣的人大代表,你将如何履职尽责。
2023-09-28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3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增强质量意识,视质量为生命,以高质量为追求;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加快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必须”的明确要求,必将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真抓实干、奋发进取,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材料二   ★人工智能成长的“烦恼”

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颠覆性技术,正在释放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人工智能是一项战略性技术,具有很强的“头雁效应”,在有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风险与挑战。其中,伦理道德风险是一个重要方面。实际上,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关于其可能诱发伦理道德风险的讨论从未停止。

★人工智能治理的国际行动

人工智能议题引发国际关切,全球掀起人工智能治理浪潮。当前,全球加速完善人工智能治理相关规则体系,人工智能治理正迈入软硬法协同阶段。与此同时,随着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不断加深,各国对人工智能的治理越来越聚焦到具体的场景上。

典型场景化治理各有侧重:

★自动驾驶:德国率先制定伦理准则及框架法案。此后,多国加紧部署自动驾驶领域分级分类监管。

★智慧医疗:伦理原则逐步得到发展,美欧中多国在监管层面均注重规制医疗器械准入。

★人脸识别:全球各国迈入隐私保护和信息数据安全的强监管时代,欧盟《人工智能法》草案、英国《新兴技术宪章》、中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均明确提出规制人脸信息处理。


(1)有人担忧,信息时代,人工智能创造物是技术化的工具,越来越具有人类思维的能力。运用唯物论的知识评析该观点。
(2)结合材料二,运用事物发展的途径的知识,以“人工智能的未来”为主题拟写一篇哲学小论文。
要求:①紧扣主题,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合乎逻辑;②学科术语使用规范,150字左右。
4 .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大会关于设立十四届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的决定,决定设立民族委员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监察和司法委员会等10个专门委员会。这些专门委员会(     
①是全国人大的常设工作机构       
②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执行机关
③为公众参与人大决策搭建了平台       
④受全国人大领导,对全国人大负责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 . 议学情境:

民之所盼,我之所呼。2023年2月1日至27日,人民网开展2023年全国两会调查,这是人民网第22次两会调查,共吸引超过581万人次参与。经过网友投票,“教育人才”“社会保障”“正风反腐”“乡村振兴”“就业优先”“医疗卫生”“依法治国”“社会治理”“扩内需促消费”“全过程人民民主”入选十大热词。

对2023年社会保障工作有何期待,网友最关切“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放宽个人养老金资金取出条件”,希望可以进一步完善基本生活救助制度,健全医疗、住房、教育、就业等专项社会救助。关于“就业优先”这一热点话题,今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人民网联合推出了调查问卷。其中,落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政策、促进灵活就业和零工市场发展等话题热度最高。此外,67.8%的网友希望进一步建设智慧医院、让患者少跑腿少排队少等待,65.6%的网友期待拓展乡村特色产业,56.5%的网友期待更多药品研发创新和使用,59%的网友希望畅通和拓宽人民群众利益表达渠道。

(1)结合情境,商议: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分析2023年全国两会热词产生原因。
(2)结合情境,商议:从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角度,分析两会热词为何能折射、作用新时代。
2023-08-25更新 | 150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题

6 . 探究情境:2023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年,我国经济发展虽然遇到疫情等一些不利因素冲击,但是我国政府果断应对、及时调控,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在攻坚克难中稳住了经济大盘,总体形势是向好的。在今后,我国将继续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稳定汽车等大宗消费,推动餐饮、文化、旅游、体育等生活服务消费恢复;同时,兼顾好稳定粮食生产、推进乡村振兴、繁荣文化事业产业等诸多工作,让人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消费水平提起来、精神生活炫起来。


探究任务:结合情境,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是如何把握经济发展大势、部署未来经济工作的。
7 . 2023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我常说两个必保,一个是粮食饭碗中国必须端牢,再一个制造业必须筑牢。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必须靠自己解决这两个问题。下列围绕“这两个问题”的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①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快先进农机推广→提高粮食产量质量→保证粮食自给
②合理确定粮食最低收购价→保障农民种粮收益→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维护粮食安全
③强化重大技术装备攻关→保障装备供给→增加制造业门类→推动制造业迈向高端
④构建制造业创新体系→激发制造业创新活力→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筑牢制造业根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13日上午闭幕,会期8天半。

全国人大代表来自各行各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以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构成为例:2977名全国人大代表中,一线工人、农民代表497名,占代表总数的16.69%,其中有56名农民工代表;专业技术人员代表634名,占代表总数的21.3%;党政领导干部代表969名,占代表总数的32.5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人大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本级人大提出属于本级人大职权范围内的议案;有权向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对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有关机关、组织必须研究处理并负责答复。

人大代表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是执行代表职务,代表人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一项重要工作。代表通过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督促、支持有关机关、组织做好工作或者改进工作。


如何理解人大代表尽职履职的背后,有民主的深意,更有人民的期待。
2023-07-31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江油市太白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政治试题
9 . 2023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的建言献策经过汇总组整理分类,第二天就会转交给相关部门,各部门在三个工作日内及时作出回应并建立台账跟踪督办,使代表委员的真知灼见更好地转化为政府工作的实招和硬招。“真知灼见”转化为“工作实招”(     )
①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②是用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的过程
③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体现出普遍联系向具体联系的转化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023-07-28更新 | 29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神州天立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10 .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此次修改立法法,既是为了适应新时代新征程新实践对立法工作的需要,更是为了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和保障。修改立法法(     
①是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变化而同步变化的具体体现
②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使之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③属于上层建筑的调整,使之与经济基础状况相适应
④适应了新时代立法工作的需要,能推动社会进步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