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是我国政府在国家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指导性文件。以下202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内容所体现的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和作用对应不恰当的是(     
A.“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宏观经济政策,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B.“吸引外资,为外商来华贸易提供有效保障”——实施区域政策,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C.“发展数字经济,增强平台企业竞争力”——实施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
D.“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优化公共服务,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2024-02-0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国际港务区铁一中陆港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是我国经济的根基所在。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就是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高端制造,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材料一   在2023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

我国制造业发展演进图(2012—2022年)

注: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2006年时达到32.5%的峰值。美、德、日等主要国家,制造业比重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都是在迈入发达国家、高收入国家行列之后发生的。

材料二   近年来,某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步伐全面加快,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优化财税支持方式,加大对制造业支持力度;优化制造业企业金融生态,有效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制造业领域的投资。加快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提高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水平。紧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坚决遏制“高污染、高耗能”项目盲目发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退出低效产能;深入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改造力度,全面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现代化水平;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强化中日韩区域合作,深化与欧美合作,拓展产业契合点和优势互补点。

(1)结合材料一,描述材料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谈谈该省如何才能打造成为国家先进制造业的高地。
3 .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听取、审议并批准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根据方案,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将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团的日常监管职责、有关金融消费者保护职责、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投资者保护职责划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此次调整意在(     
①优化职能配置,提高金融监管效能
②创新政府履职方式,提高履职能力
③转变政府职能,提升行政管理水平
④明确机构职能,厘清中央与地方的职责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 .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截至2022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54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021年底已达13.6亿人,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这五年,中国打造的这张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络,为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打下坚实基础。打造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络(     
①应大幅提高税率,最大程度增加财政收入
②要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③要确保每个公民都享受相同的社会保障权益
④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A.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
2023-07-15更新 | 105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检测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民建、工商联界联组会上再次强调,“党中央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要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正确理解党中央方针政策,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我国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发展是基于(    
①民营企业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②民营企业是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③民营企业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我国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
④大力发展民营企业有利于增强我国经济实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 . 根据2023年3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深入听取基层群众和有关方面对法律草案和立法工作的意见。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深入听取基层群众和有关方面对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草案的意见。上述规定(     
①拓宽了民意反映渠道,有利于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②保障了公民的立法权,能够推动法律和法规有效施行
③发展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旨在维护人民当家作主地位
④贯彻了民主集中制,可以调动地方立法机关的积极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 . 2023年3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立法法修改的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两次审议,两次向党中央请示报告,两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采取多种方式征求各方面意见,并在大会前组织代表研读讨论。大会期间,代表两次进行小组讨论。由此可见,立法法的修改(     
①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
②坚持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③体现了全国人大行使审议权,实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④把人民群众的各方面意见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6-19更新 | 318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象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8 . 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22年初启动立法法修改工作,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两次会议审议、广泛征求意见和多次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提请本次会议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草案)》。这表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①立法实践贯彻民主理念,保障人民群众的表决权
②发挥人大立法主导作用,顺应时代要求完善立法
③健全立法沟通联系机制,全面反映人民各种意愿
④坚持科学民主依法立法,提高立法的质量和水平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4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人民时评:严惩网络暴力“按键伤人”。

【缘起】

近年来,网络暴力事件时常见诸各类媒体,有的已造成无法挽回的悲剧。诸如,人身攻击、人肉搜索、造谣诽谤等传统网络暴力方式屡见不鲜;同时,制作丑化他人的“恶搞”视频、图片、表情包,恶意侵入直播、网课,实施所谓“直播爆破”“网课爆破”等新型网络暴力形式也不断浮出水面。这些网络暴力行为严重侵害了当事人的心理、名誉,破坏了当事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秩序。

【成因】

网络暴力屡禁不止的原因包括:针对不断显现的网络暴力新问题,有关部门未能不断更新和细化政策,没有做好法规的落地落实;虚拟空间的隐匿性和“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淡化了人们的言行责任感;网民的辨别能力参差不齐,受害人的维权意识不强;等等。

【治理】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一些代表委员就网络暴力治理建言献策,建议明确网络暴力的法律定义,完善网络暴力治理体系建设,用组合拳加大对网络暴力的打击力度。


(1)结合材料,运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的知识,说明如何防止网络暴力“按键伤人”。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中“人民当家作主”的知识,阐释人大代表建议加大对网络暴力打击力度的原因。
10 . 为贯彻落实宪法规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根据新时代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经过两次会议审议、广泛征求意见和多次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草案)》,2023年3月13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可见(     
①中国共产党在立法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②全民性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④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有效治理国家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