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200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首次提到一个新词汇——“新质生产力”。极具前瞻性地指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新质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新质生产力是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有机整合基础之上形成的人和自然关系的一个新表述,新质生产力代表一种生产力的跃迁。2024年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厚植新质生产力,东三省齐发力——辽宁省加快壮大新材料、航空航天、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装备等产业集群,加快发展低空经济;重点围绕人工智能、细胞治疗、元宇宙、深海深地开发等领域,大力发展未来产业。吉林省以大农业、大装备、大旅游、大数据“四大集群”培育为重点,以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康养、新服务、新电商“六新产业”发展为方向,以新基建、新环境、新生活、新消费“四新设施”建设为保障,打造具有吉林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体系和高品质生活体系。黑龙江坚持以打造新型人才为导向,研究制定招才引智的创新人才政策。而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加速进化,中国的先进制造、海洋产业、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等新产业活力涌动……

(1)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重视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分析我国如何在未来产业发展中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2024-04-01更新 | 20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文安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清北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2 .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率先实现农业物质装备现代化、科技现代化、经营管理现代化、农业信息化、资源利用可持续化。强化数字技术和生物技术赋能,优先把黑土地建成高标准农田,切实把黑土地保护好。由此可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要坚持(       )
①协调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解决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
②创新发展,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③开放发展,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④绿色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守正创新。

材料一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浙江要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先行示范。浙江坚持守正创新,以“扩中”“提低”改革破解收入差距难题。

浙江立足本省发展实际,合理划定技术工人、科研人员、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高校毕业生、高素质农民、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进城农民工七类“扩中”群体,重点突出低收入农户、困难群体两类“提低”群体,明确靶向,找准政策突破点。综合使用“共性十专项”的公共政策工具箱,针对九类重点人群打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政策组合拳,激发重点群体的精神动力和增收能力,提高其帮扶准度和兜底强度。通过精准群体激励,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切实增加,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各行各业都享受到可感可知的政策红利。

材料二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守正和创新相辅相成,贯穿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过程。守正是根本、是底色,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根本基石,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1)结合材料一,运用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知识,说明浙江是如何实现“扩中”“提低”,促进共同富裕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以“守正创新”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200字左右。
4 . 2023年4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要锚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目标,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广东能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得益于(     
①发挥区位优势率先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
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
③坚持党的领导,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的必由之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