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运用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世界互联网大会等窗口加强文化交流传播,不断提升中国文化感染力和中华文明影响力。”

11月8日,以“建设包容、普惠、有韧性的数字世界一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第十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盛大启幕。从电商帮扶埃塞俄比亚的农民将咖啡销往全球,到网课助力中国农村的年轻小伙为家人开启新生活…乌镇峰会期间发布的“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精品案例”,多角度展示了各方对中国倡导的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响应和践行。峰会利用乌镇及周边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将江南水乡实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开展“云上乌镇·互联新生”XR体验秀,让嘉宾感受数字赋能光影艺术的别样空间、领略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畅想数字生活的美好未来。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乌镇峰会是如何做到“不断提升中国文化感染力和中华文明影响力”的。
(2)结合“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相关知识,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篇宣传报道,拟写一则提纲(两点即可)。
2024-05-2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份阶段性测试政治试题

2 .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2023年9月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提到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词汇——“新质生产力”。某班学生以“新质生产力助力高质量发展”为题开展议学活动,搜集到如下资料:

新质生产
力的“新”
要素
构成新
包括掌握新科技的新型劳动者、智能设备等新生产资料、数字空间等非物质化的新劳动对象,以及新科技、新管理模式和数据新要素等
具体
表现新
依托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领域的先进生产力
新质生产
力的“质”
新本质经济发展方式由传统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高品质新质生产力必须更好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需要
“质”优势新质生产力必须服务于构筑“质”“量”并重的国际竞争新优势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说明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了解基层党建、为民服务等情况。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群众活动中心和养老服务中心了解情况,在老年餐厅,他还向正在用餐的老人询问饭菜价格贵不贵、社区服务好不好、生活上还有什么困难。”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家说,小康梦、强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他指出,要加强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和改进社区工作,推动更多资源向社区倾斜,让老百姓体会到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始终在人民群众身边。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中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说明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总是牵挂老百姓的“幸福梦”。
2024-04-1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2-2023学年高三大联考(11月)政治试题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0月10日至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江西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石化九江分公司考察时说:石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要坚持绿色、智能方向,扎扎实实、奋发进取,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石化工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在离开上饶市婺源县秋口镇王村石门自然村时,总书记跟乡亲们说,中国式现代化既要有城市的现代化,又要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希望大家保护好自然生态,把传统村落风貌和现代元素结合起来,把乡村建设得更美丽。在景德镇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总书记了解制瓷技艺流程、陶瓷文化传承创新和对外交流等情况,同非遗传承人亲切交流。总书记指出,要集聚各方面人才,加强创意设计和研发创新,进一步把陶瓷产业做大做强,把“千年瓷都”这张亮丽的名片擦得更亮。

为更好领会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某中学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学生学习,并对总书记的讲话内容进行分析与推理。

陈大:总书记指出“石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所以,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是石化产业。

许言:总书记在石门村的叮嘱,启示我们要用好辩证思维认识事物、解决问题。

李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该被保护、传承、利用好,陶瓷文化应该被保护、传承、利用好。所以,陶瓷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运用《逻辑与思维》相关知识,分析同学们的阐述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把长江经济带的科研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更好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用好两种资源,提升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增强对国际循环的吸引力、推动力;要坚持把强化区域协同融通作为着力点,稳步推进生态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建设;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上述要求是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的。
(2)除了上述贯彻新发展理念,还有哪些措施可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赋予了生产力理论新的内涵,是中国共产党人重要的理论创新。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一轮科技革命蓬勃兴起,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传统生产力依靠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大量投入推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严重不适应新的发展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与传统的生产力理论相比,新质生产力理论更加强调技术要素和数据要素的作用,在内涵上突出科技创新作为第一生产要素的角色功能。在新质生产力理念的指导下,我国各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上深耕细作,加速实现潜在生产力向现实新质生产力的转化,正在实现经济发展动力的新旧转换,绘就高质量发展的美好蓝图。


(1)结合材料并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知识,说明新质生产力这一理论创新的实践基础。
(2)结合材料并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阐述新时代青年学生怎样成为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人才。
2024-02-17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从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入手,注重点面结合、标本兼治,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坚持转变观念、压实责任,不断增强全党全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实现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重大转变;紧跟时代、放眼世界,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实现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实现由实 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

材料二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湖南地处长江中游,坐拥“一湖四水”,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来湘考察时殷殷嘱托湖南“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展现新作为”。这些重要指示为湖南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相关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依托美丽中国建设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
(2)生态兴则湖南兴,生态美则湖南美。请你结合材料二并联系家乡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为“建设美丽湖南”建言献策。要求:①围绕主题,内在逻辑一致;②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③最少提出三条建议。
2024-02-15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潭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四川要立足本地实际,明确发展思路和主攻方向,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四川广大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真抓实干,一步一个脚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紧盯实体,筑牢现代化之基。四川各地大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将发展先进制造业作为关键抓手,布局新领域新赛道。如今,成都新型显示、宜宾动力电池、乐山晶硅光伏、德阳清洁能源装备、雅安大数据产业等,已成为四川产业新名片。

——五区共兴,唱响芙蓉国之歌。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进一步增强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川南经济区打造全省经济增长第二极;推动川东北经济区创新资源开发和就地转化;推动攀西经济区擦亮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金字招牌;推动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

——政策加持,助推促发展之势。四川省《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若干措施》,围绕大力促进汽车消费、强化住房家居家电消费等八个方面制定了22条细化措施;四川正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自主可控、高质量的供应满足现有需求,并创造引领新的需求。

——敞开大门,畅通双循环之道。作为距离欧洲和南亚、东南亚最近的经济大省,地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交汇点的四川,当前以四川为中心枢纽、最大范围联通亚欧大陆主要经济区域的开放战略大通道——第三亚欧大陆桥正在加快构建。联通欧亚,联结未来,通向繁荣。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的伟大实践是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人类历史的伟大创举。

45年风雨征程,改革开放创造了一个令世界惊叹的“中国奇迹”。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7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45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

今年以来,从祖国大陆最南端的广东徐闻港到“神州北极”黑龙江漠河,从东部长三角地区的江苏到西部边陲新疆……习近平总书记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贯穿的主线正是对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深邃思考与长远考量。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路上一系列的讲话,印证着“改革开放是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活力之源”,要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1)结合材料,运用“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知识,回答为何“改革开放是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活力之源”?
(2)为了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我们中学生应该怎么做?(要求:紧扣主题观点明确,答出两点即可)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心系贵州发展、情牵贵州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两次亲临贵州视察,两次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对贵州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既指明战略思路又进行战术指导,高瞻远瞩、精准管用,为贵州指明了发展方向、理清了发展思路、注入了强大动力。贵州牢记嘱托、感恩思进、感恩奋进,努力把总书记殷殷嘱托转化为做好工作的实际行动。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贵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多彩贵州精彩蝶变,创造了赶超跨越的“黄金十年”。新征程上,我们坚持把开展好主题教育作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和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有力抓手,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奋发有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


结合材料并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意义。
2024-02-1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