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政治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与时代结合才能发展,文化与时代结合才会发挥巨大作用。

材料一   【文化继承创新,展现强大的思想伟力】

毛泽东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

面对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趋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正本清源、守正创新,推动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一系列重要会议、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习近平文化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是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彼此契合、互相成就的理论创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创新发展。

材料二   【政治战略定位,助推辽宁发展新定位】

辽宁全面振兴,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辽宁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打造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

辽宁,血脉中流淌着红色基因。经年岁月,炼生成红色“六地”了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的红色标识。

新时代“六地”;努力将辽宁打造成为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

打造新时代“六地”既是落实中央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战略要求,也是辽宁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率先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的必然选择。也是新时代,融入和推动国家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

辽宁省委要求,用辽宁红色“六地”文化助推辽宁新时代“六地”建设。进一步开发辽宁“六地”红色资源,推动红色文化传播成为辽宁文化建设与宣传重点。辽宁“六地”是辽宁红色历史、红色故事、红色精神、红色文化的集中凝练,通过数字技术赋能辽宁“六地”资源,能进一步提升“六地”红色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让更多人了解辽宁红色历史、红色文化、红色精神,激励更多人投身辽宁新时代“六地”的建设中去。

材料三   【经济文旅发力,展示辽宁经济新魅力】

2024年“五一”假期全省共接待游客2584.7万人次,同比增长61.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70.3亿元。其中,外省来辽游客780.6万人次。省内7家5A级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80.52万人次。全省备案博物馆5天假期共接待观众超169万人次。

这次辽宁旅游火起来,是多种因素的叠加。辽宁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历史遗迹。党和政府的关注,省文化和旅游厅锚定“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目标定位,大力发展文体旅融合,推动文旅消费提速扩容。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五一”假日文旅市场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深入一线,检查督导安全生产和服务供给;整顿交通客运、停车和“宰客”等破坏旅游市场的行为,积极热情为游客全方位热情服务,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克服人们对东北的错误认知。积极推出旅游形式,推动“跟着赛事游辽宁”“跟着演唱会游辽宁”“跟着美味游辽宁”“跟着红色游辽宁”。借着东北旅游东风,辽宁的旅游乘势而上。

(1)结合材料一,运用质量互变规律和社会历史的本质的知识,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诞生历程。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和《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结合新时代“六地”内容,分析新时代“六地”的意义。
(3)结合材料三,运用“联系多样性”的有关知识,分析“辽宁文旅”火出圈的可复制密码是什么。
(4)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以深耕红色“六地”,弘扬红色文化,助力新时代“六地”建设为主题,写一篇时评。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准确使用学科术语,200字左右。
2024-05-31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锦州市某校高三下学期考前测试政治试卷(A)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担任联合国安理会2023年11月轮值主席。11月1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向安理会成员常驻代表赠送国礼“鲁班锁”并作当场演示,指出“它就像和平一样,拆开容易组装难,破坏容易重建难,贸然下手可能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它也像安理会当前面对的难题,只有通过仔细观察分析,采用科学方法,保持耐心信心,才能有效解决问题。期待安理会成员、广大会员国像鲁班锁的各个部件那样,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推动安理会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为应对当前挑战、维护世界和平、打造共同未来作出新的贡献”。

鲁班锁使用的榫卯结构,是我国古代建筑、家具广泛使用的连接方式。凸者为“榫”,凹者为“卯”,榫卯结合之处,不用一根铁钉,就能扣合严密。相比直接钉合,榫卯结合更牢固,可以有效抵御木材的扭曲变形。榫卯,起承转合都是活扣。互相嵌入,而不失本体;互相制衡,而不允许越位。面对摧毁性的外力,榫卯结构选择避免直接的强硬对抗,而是虚实结合,刚柔并济,用内在的弹性,消解矛盾,化险为夷。国礼“鲁班锁”由6个木棒组成,其中一个木棒的材质是黑檀木,其他五个木棒为花梨木材料,体现了“和而不同”的传统思想。


(1)鲁班锁采用榫卯结构,榫和卯互相嵌入,而不失本体;互相制衡,而不允许越位。这与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处。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谈谈你的看法。
(2)国礼“鲁班锁”生动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创造伟力和热爱和平的民族精神,这对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具有有益启示。结合所学的哲学与文化中的文化知识,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处理国际关系中的当代价值为题,写一篇评论。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准确使用学科术语,150字左右。
2024-02-21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摸底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