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政治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最是书香能致远,唯有读书方宁静。某校积极开展“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校园”的读书活动。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学校开展了经典诵读比赛、传统美德我践行等文化活动,并在校园里设立名言警句文化长廊、古今中外名人介绍走廊等,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这样做的依据是
①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②优秀文化对人的思维方式产生的影响更持久
③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起促进作用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A.②③B.①④C.①②D.③④
2 . 某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校内设有古今中外名人介绍、英雄模范人物先进事迹展、名言警句文化长廊等;校园内的道路命名为爱国路、尊师路、成才路、弘德路等。如果让你以此为素材写一篇报道,你认为合适的关键词是
A.精神产品   经济融合   文化竞争
B.博采众长   兼收并蓄   文化融合
C.潜移默化   优秀文化   道德修养
D.深远持久   熏陶情操   文化素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指明了前进方向。材料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强法治建设,推动经济健康发展深化“放管服”改革,先后取消、下放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600多项;以良法促善治,为社会公平正义筑牢根基;环境保护法全面修订,治理污染露出锋利“牙齿";完善现代产权制度,推进产权法治保护;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使遵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材料二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要求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支持人大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发挥作用;要求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1)有人根据材料一得出结论法治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运用所学经济知识说明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推进依法治国的。
(3)我国自古以来重视法治的作用,请你列举出两个与法治有关的名言名句。
4 . 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饭店会面握手,就两岸关系问题发表重要讲话。马英九在讲话中多次引用中国古代名言,两次提到《尚书》名句“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并引用北宋大儒张横渠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作为结束语。引起海内外华人的广泛共鸣。这说明
①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发展道路有重要影响
②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上
③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在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 . 下列名言名句与其所蕴含的哲理对应正确的是()
①一指之穴,能涸千里之河。——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③干一寸胜过说一尺。——真理具有客观性
④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联系具有普遍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6 . 习近平主席引用典故最多的古代名人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苏轼。他曾多次表示他很喜欢苏轼的名言“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下列诗句与苏轼的名言所蕴含哲理一致的是
①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②却是平流无险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③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④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其道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