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政治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149 道试题
1 . 《道德经》第六十章记载:“治大国,若烹小鲜。”“治大国”怎么会与“烹小鲜”联系起来呢?这是有典故的:商汤时期,汤向臣子伊尹询问饭菜的事。伊尹建言,做菜既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调好作料才行;治国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循序渐进,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商汤听了,很受启发,遂重用伊尹。从此,但凡是有作为的执政者,无不从“治大国若烹小鲜”中汲取治国理政的营养。“治大国若烹小鲜”体现了(     
①度是保持事物本质不变的相应临界点
②事物发展的飞跃性与间断性包含着渐进性与连续性
③事物量变为新的质变开辟了发展道路
④要在积极有为中实现发展的最佳状态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 . 某社区政民议事厅开展的“每月一主题”活动,让大家打开“天窗”说“亮话”。

工作日志

时间:2022年11月15日
主题:推进适老化改造,让养老服务更有温度
参会人员:居民代表,居委会、街道办、住建委、民政局、企业等各方代表
议事原则:有序参与、合理表达、求同存异
议事过程:
居民代表张奶奶:“我腿脚不方便,希望加装电梯或安装楼道代步器。”
居委会刘主任:“这个问题,居民也有不同意见,我们会开展调研,尽力沟通和协调,并联合相关企业解决问题。我们还会组织志愿者,开展关爱老人的公益活动。”
企业代表王经理:“我们愿意参加到这个项目中来,之后我们将做好前期调研、技术准备等工作,争取为适老化改造出一份力。”
……
解决方案:政府相关部门针对问题,参照各方意见,依据法定职责,推动适老化软硬件改造等工作。

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对政民议事厅开展的“每月一主题”活动加以评议。
3 . 3月5日,中国邮政发行了1枚纪念邮票(右图),采用剪影的手法表现宪法宣誓仪式。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在当选之后进行宪法宣誓,彰显了作为人民公仆的国家公职人员履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国首次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①说明行使公权力的国家公职人员要依法履职
②说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由全国人大产生
③彰显了宪法权威,有利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④拓展了全国人大立法权,完善了权力机关体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完成下面小题。

1.为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多地推出各类便民服务二维码,以“数治”赋能“善治”。然而,由于便民服务二维码容易获得使用者信任,交互多,使用频率高,更容易遭遇恶意利用或攻击。对此,有助于守住数据安全“红线”的举措是(       
①健全法律法规,依法利用数据资源       ②履行政府职能,加强数据安全监管
③减少数据供给,降低市场交易风险       ④依靠技术创新,防堵数据安全漏洞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以高中生为主体,其核心是通过模拟人民政协的提案形成过程、人民政协的组织形式与议事规则,以了解和体会中国特色的民主协商政治制度。某校拟开展“模拟政协”活动,下列备选情境中,合适的是(       
①建立专门信箱,征集社会各界助力乡村振兴的意见和建议
②通过实地调研,制止并处罚违反“文明驾车,礼让行人”的行为
③模拟政协会议,就京津冀交通圈开展智慧高速公路建设的“提案”进行讨论
④列席人大会议,就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行使质询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

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要求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批遴选东、中、西部4个单位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后逐渐在全国推广;2023年3月“基层立法联系点”写入最新修正的立法法。

2021年——2023年,北京市市人大常委会先后设立了两批基层立法联系点。基层立法联系点,是市人大常委会在基层确定的固定联系单位,是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基层直接了解群众意见建议的经常性联系平台,也是基层单位和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北京市地方立法活动的重要载体。联系点积极组织人大代表、基层单位、基层群众以及专家学者,为常委会立法和监督工作建言献策;截至2022年底,针对17件法规草案、编制立法规划、执法检查等工作,提出意见建议870多条,充分发挥了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民意直通车”作用。

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头连着立法机关,一头连着基层群众,是立法信息的“收集站”,人民群众立法诉求的“代理站”,立法工作的“评论站”,普法工作的“宣传站”。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的理解。
7日内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6月月考)政治试题
6 . 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我们要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特色和优势的新概括,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全过程民主是全民的民主、全链条的民主②是一个不断制度化规范化,不断发展完善的民主
③在我国,人民可以通过各种途径直接行使国家权力④我国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日内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6月月考)政治试题

7 . 为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助力社会矛盾纠纷在法治轨道上得到解决,石景山法院在巩固深化党建法治共建机制的基础上,推出“一米法庭”项目。“一米法庭”中“一米”音同“益民”,取“有益人民”之意,一米之距,代表法院与群众距离贴近,传递“一套桌椅、一米见方,努力化解纠纷”的工作理念。要从三个方面把“一米法庭”打造为坚持和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枫”景线。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一米法庭”项目如何使群众真正获益。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6月月考)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北京:接诉即办改革再上新台阶

【制度与法律衔接】

2020年10月,北京市委出台意见,提出加快推进接诉即办立法任务。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将“接诉即办条例”列为2021年立法计划审议项目。为确保立法工作质量,政府有关部门和人大有关工作机构共同成立立法专班,形成40余万字立法资料,对主要制度设计深入研究论证;采取线上方式向社会公开立法草案、征求意见建议;组织人大代表走进“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听取诉求方、接诉方、承办方的意见建议,真正让“民意征求”直通一线;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平台作用,确保立法的全过程、各环节广开言路,群策群力。

《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于2021年9月24日经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这意味着,北京在超大城市基层治理中探索出的处理民生诉求的特有机制进入法治化发展轨道。

(1)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北京市是如何推动接诉即办进入法治化发展轨道的。

【以良法促进善治】

《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节选)

第三章 主动治理

第二十四条   本市建立综合分析、定期调度机制。市、区人民政府应当聚焦诉求反映集中的高频次、共性问题,开展重点领域和区域治理;对持续时间长、解决难度大的诉求开展专题研究,制定解决方案,完善政策措施,明确主责单位,市、区、街道(乡镇)三级协同联动,形成条块结合、上下协同的工作合力,集中力量推动问题解决。

第二十八条   市民热线服务工作机构应当对记录诉求办理情况的数据进行全口径汇总,向承办单位推送工单记录、回访评价等全量数据,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在保守国家秘密和保护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开展数据动态监测,提出分析建议,为科学决策、精准施策提供数据支持。


(2)结合材料,说明颁布施行《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对于提升首都城市治理能力的意义。

【全面接诉不受限】

买的鸡跑了要打12345,家里飞进蝙蝠也要打12345……立法过程中,对于市民的来电是否要“全面接诉”曾引发讨论。最终,《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要求,提供全时段的诉求接收、查询和反馈服务,对诉求人主体不设限制,不设“不予受理”的诉求。

(3)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谈谈公众应如何合理使用12345 市民服务热线。
7日内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6月月考)政治试题
9 . 2023年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高票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这是2000年制定立法法以来的第二次修改。立法法修改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两次审议,两次向党中央请示报告,两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采取多种方式征求各方面意见,大会前组织代表研读讨论,大会期间代表两次小组讨论,大会最后表决通过。立法过程充分体现了(       
①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②全过程人民民主
③贯彻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精神。
④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7日内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6月月考)政治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原创舞蹈诗剧《杨家岭的春天》创作灵感来自延安木刻版画,以延安木刻版画经典作品作为线索串联全剧,从中提炼舞台画面和意象。剧组在多次排练后,吸纳提炼了来自观众、专家等近400条意见,反复讨论修改剧本,经历5个月时间打磨提升,为观众带来全新感受。此外,本轮演出还对作品的篇章结构与叙事线索进行了调整,分为厚土”“破晓”“永生3 个篇章,每个篇章都承载独立的叙事任务,从多个角度拓展作品的深度。

以舞入画、舞画交融,《杨家岭的春天》融合了舞蹈与版画两种艺术形式舞蹈以其流动的线条和动态的肢体语言,为静态画面赋予了丰富的情感与力量。通过动作表达,再加上对版画的感悟,转换为戏剧化的场面,从而实现精神的升华,让观众在版画家的牺牲中,在战士们的人桥上,感受人民的不屈意志。

(1)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谈谈是如何通过联想思维实现《杨家岭的春天》的创新性改编。

材料二   有很多观众认为《杨家岭的春天》是一部好的舞蹈诗剧。有一位文艺评论家认为,如果艺术作品具备独特的创意,或者能角色塑造有趣,就是一部成功的艺术作品。因此观众A认为,如果不是一部成功的艺术作品,说明不具备独特的创意,或者角色塑造不有趣。

(2)请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分析A的推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