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政治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有人说,中国的文艺创作进入了"微"时代,网络文学、网络音乐、微电影、网络动漫等新兴文艺类型层出不穷,已成为中国文艺发展的新增力量,但其发展不可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上述观点理解正确的有(     
①要有效整合媒体资源赢得广阔市场空间
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
③大众文化要坚持多元化的文化发展方向
④增强辨别文化性质能力,抵制网络文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科学的态度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科学制定并正确实行社会主义发展指导思想和战略策略的关键和前提。

材料一       旗帜决定方向,道路决定命运。道路错误,我们不仅达不到目标,甚至可能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重大政治论断,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个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党要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材料二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约有100多个国家中130多个政党仍保持共产党名称或坚持马克思主义性质。广大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投以羡慕的眼光,纷纷表示要向中国学习治国理政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成为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旗帜,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我们党有责任、有信心、有能力为科学社会主义新发展作出更大历史贡献。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题,撰写一篇政治小论文。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150字左右。)
2024-05-2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检测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要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100多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为实现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的历史。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致力于探索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现代化,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坚持不拼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明的伟大国家而奋斗,改革开放之初,党结合这一时期的新特点新要求,在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持续探索中,正式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一概念,这一时期,邓小平提出了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聚焦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如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重大问题,提出一系列新理论新理念新战略,极大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内涵。

材料二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事业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的拼搏奉献。只有当青春同党和人民事业与国家的前途命运高度契合时,青春的光谱才会更广阔,青春的能量才能充分迸发。争当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争做伟大事业的生力军,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式现代发展道路的可行性。
(2)在共青团成立101周年之际,某校团委以“让新时代记住我们的样子”为主题组织宣讲活动。结合材料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写一篇宣讲提纲。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150字左右。
2023-11-1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市下关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2023年4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系统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各项工作。

(1)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在全党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原因。
(2)请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青年担当责任确立崇高信仰”为主题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150个左右。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对中国国情的调查研究工作。毛泽东同志围绕中国社会阶级状况、农村农民问题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重要文章。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进行过多次调查研究,尽快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多次强调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到东北视察,发出“要迅速地坚决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先声,1992年初到武昌、深圳等地调研,阐发了一系列全新论断,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一个新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繁重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为全党重视调研、深入调研、善于调研树立了光辉典范。湖南十八洞村调研创造性提出“精准扶贫”理念,江苏调研首次公开将“四个全面”一并提出……。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以“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10月16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二十大”)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材料一   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从4月15日起正式启动。通过互联网就党的代表大会相关工作向全党全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此次网络征求意见涵盖的内容涉及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方方面面,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在人民群众广泛响应、积极参与下,共收集各类意见建议留言超过854.2万条、2.9亿字。经过认真梳理汇总,摘编具有建设性、代表性的意见建议1675条。此次网络征求意见把人民的所思所盼融入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是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是适应互联网时代新要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益探索。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当代青年提出殷切期望。他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是如何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以“争做新时代好青年”为主,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00字左右。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也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党中央提出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明确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发展道路、工作布局、重点任务,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趋完善;建立政府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坚定不移推进法治领域改革,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全民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推进法治队伍建设,发展壮大法律服务队伍;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依法德治腐败犯罪。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编基民法典,制定慈善法、反家庭暴力法,修改完善环境保护法、食品安全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用法治来规范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


(1)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结合材料,运用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的有关知识简要分析这一观点。
(2)推进依法治国要突出建立政府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请你围绕“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一主题写一篇短评。(要求:逻辑清晰,观点明确;论证有据,突出主题;200字左右)
2022-12-22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大联考政治试题
8 . 习近平指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该观点启示我们要(       
①尊重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
②分析联系的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把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④坚持矛盾分析法,看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10-06更新 | 648次组卷 | 20卷引用:云南省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第一集2015年8月4日晚在英国广播公司( BBC)电视二台播放。片中“严苛”的中国教师与“捣蛋”的英国学生相遇,引发网民对中外基础教育差异的讨论。

在微博上,中国网友有的认为中国教师做得不够好,不够尊重学生,有的则认为英国学生太懒。有网友说:“两种教育方式各有利弊,但学生懒的话,绝对不适合中国教育。”英国观众中有人认为中式教育管得过多过严,从而使学生缺少了质疑、批判和创新的能力;也有人认为英式教育管理过于宽松,“我们总是自欺欺人地认为,让孩子们‘做自己’,他们就会成为有创造性的天才,但他们不会。”

习近平主席在访问英国时也谈到了这部纪录片,他表示,通过人文交流,中英两国文化中的精华正在对两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着奇妙的“化学反应”。英国民众通过英国广播公司对中式教学法的宣介,认识到严师出高徒的积极效果,同样,这部片子在中国网络的热播,也让中国民众认识到张弛有度在子女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中国孩子玩的太少了,要让他们多玩一玩。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中英两国文化中的精华为什么会产生“化学反应”。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分析怎样才能实现严师出高徒的积极效果。
(3)根据价值评价标准,写出两条关于教育“严”和“宽”方面的价值取向观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