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政治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1079 道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新修订的慈善法明确提出鼓励发展社区慈善,培育社区慈善组织,支持设立社区基金会、慈善信托,鼓励五社联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

“五社联动”社区基金助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项目正是“五社联动”的生动写照。该项目在广东、四川、重庆等地建立相关社区基金,每个社区基金由T企业基金会资助20万元(两年各10万元)作为“种子”资金,同时要求每个社区基金每年撬动一定的社会慈善资金。项目还通过T企业公益平台,创新社区基金募集机制和办法,动员社会公众、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为基层社会治理和社区公益服务捐赠资金和物资,使慈善文化和慈善理念深入人心。此外,项目还搭建专业督导体系,由中国社会工作学会担任总督导,遴选一批理论与实务经验丰富的社会工作和公益慈善领域专家,组成一支不少于20人的全国督导团队。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社区基金对第三次分配的意义。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第四套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能力提升)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要千方百计挖掘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保持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增长;持续优化创新与创业生态环境,依法保护好咖啡店、“苍蝇馆子”、蔬菜水果铺等中小微企业经营者、个体工商户的合法权益;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使农民资产要素更加显性化,推动经济发展的生产要素从传统的土地、资本、劳动等硬要素,越来越多地扩大到知识、技术、管理以及数据等软要素。

(1)解读材料一包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个人收入分配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是如何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的。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第四套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能力提升)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实体经济是城市的“定盘星”。C市出台相关政策,明确要求重点片区的发展“提质升级”。该市某区以数字化全方位赋能传统产业,联合中国信通院打造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实施“新工厂计划”,打造多家省级以上企业数字化转型示范试点;以全面对外开放和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全力打造临空经济区新样板;以中欧班列为主,中老班列、中越班列为辅,加快打造陆海联动、四向拓展、综合立体的国际大通道,做优做强该市国际铁路港门户枢纽功能。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该市是如何发展实体经济的。
(2)请以“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为主题,写一篇短评。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逻辑清晰,科学运用学科用语;③200字左右。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第四套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能力提升)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以来,各地各部门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措并举促进居民想消费、敢消费、能消费,加大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投资力度,释放超大规模市场潜力。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组织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集中为农村劳动力、困难人员提供就业帮扶;组织民营企业招聘月,支持民营企业吸纳重点群体就业;开展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助力稳就业保就业等。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提升能源资源供应保障能力,保障产业稳定运行,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各地各部门的举措是如何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第四套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能力提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近年来,中央财政持续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重点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2023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数为100625亿元,相比去年增长3.6%,首次突破10万亿元关口。中央财政持续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     
①旨在增加低收入群体的劳动报酬
②意在平衡各地区的政府收入差距
③能够促进地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④表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第四套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能力提升)
6 . 第二十届(2023)中国慈善家榜上榜慈善家共150位(对),合计捐赠近80亿元;上榜慈善企业共1363家,合计捐赠超过200亿元。从榜单分析来看,教育事业、乡村振兴、医疗卫生、应急救灾等领域为大额捐赠主要流向;来自金融、批发与零售、服务业等领域的捐赠表现较为亮眼。我国慈善事业(     
①是政府发起的社会救济,有利于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②有利于增强企业社会责任,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③能弥补社会保障制度不足,从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④充分利用了民间财力资源,更好地促进社会公平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今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第四套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能力提升)
7 . 多年来,某市持续优化对高层次人才的精准服务,既花“真金白银”,将各类人才的工作绩效、创新成果,纳入人才薪酬激励范围,更具“真情实感”,把住房、就医、子女教育等“关键小事”作为拴心留人的“头等大事”来抓,让“千里马”在舒适“气候”里竟相奔腾。这说明该市(     
①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厚植人才发展的沃土
②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夯实经济发展的才智支撑
③坚持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④运用第三次分配激励机制加快高层次人才储备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第四套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能力提升)
8 . 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十四五”时期,要在经济平稳增长的基础上,围绕增活力、提效率、缩差距、优格局,努力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为实现社会公平,下列措施发挥作用的路径正确的是(     
①健全数据要素分配机制→增加数据要素收入→促进初次分配收入公平
②提高个税起征点→降低低收入者的税负→缩小收入差距
③大力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实现共同富裕
④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第四套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能力提升)
9 . 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的扶持政策。2022年,各地通过实施以工代赈项目和在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项目中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已带动超过500万名群众实现就地务工,人均增收超过8000元。实施以工代赈(     
①是政府运用再分配机制提高劳动报酬的表现
②拓宽了居民增收渠道,有利于消除贫富差距
③创新了就业服务方式,增加务工人员的获得感
④有利于激发困难群体内生动力,共创幸福生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第四套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能力提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落户,闲置的宅基地越来越多。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切实摸清底数,加快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加强规范管理,妥善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进行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有利于(     
①明确农村土地的权益归属
②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③增加农户的劳动性收入
④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第四套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能力提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