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政治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6 道试题
1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他的遗愿,同一切忠于他的事业的人们继续奋斗,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对此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就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②社会主义革命完成了辛亥革命未完成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③辛亥革命以来的历史证明实现民族复兴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英勇奋斗
④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与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基本矛盾是根本不同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11-29更新 | 71次组卷 | 55卷引用: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导学案
2 . 20世纪初,中国人民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屡遭挫折。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下列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的过程及影响,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③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④中国先进分子开始把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
A.④→①→②→③B.①→④→②→③
C.④→②→①→③D.②→④→③→①
2023-11-19更新 | 404次组卷 | 415卷引用:第三课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学案
3 .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深刻回答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涉及、西方法治理论无法解决的重大理论和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这一思想(     
①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新境界
②能科学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③以中国共产党的一系列理论创新为根源
④为我国全面深化法治领域改革提供具体方案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9-06更新 | 133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导学案
4 . 中学生小王在父母的带领下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复兴之路展厅里他看到了中国近代的2300多件实物、文献、图片、模型绘画、雕塑旧址复原、模拟景观等展品,了解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100多年的历史。根据他参观的内容,他可能会产生的感受有(     
①近代中国的历史既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的历史
②西方列强的入侵是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重要原因
③社会主义中国的建立让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国的出路和希望
④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8-27更新 | 1657次组卷 | 57卷引用: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导学案
5 . 2022年2月15日,教育部召开发布会提出,2022年要“一校一策”稳妥实施《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该意见对发挥中小学校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支持和保障校长行使职权、建立健全议事决策制度、完善协调运行机制等方面,作出了重要部署。可见,该意见(       
①属于党对路线、方针、政策的政治领导
②要求中小学校的党组织全面领导学校工作
③要求校长切实履行校党组织的领导职责
④要求校长在校党组织领导下依法行使职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华法系空间范围主要是以中国法为母法,最初产生于夏朝,以后经商朝到西周时期逐渐完备。经过春秋战国时期法律制度的大变革,成文法在各国颁布,到秦朝时中华法系有了雏形。此后,经过西汉和东汉,以及三国两晋南北朝长达八百多年的发展,到隋唐时,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都很成熟,自成体系。下列关于中华法系发展的历程,传导正确的是(     
①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
②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发布法律
③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④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封建法典《唐律疏议》并为历代所传承和发展
⑤中华法系是各国立法都应遵循的基本法律
A.③→⑤→①→②B.①→②→④→⑤C.②→①→④→③D.②→①→③→④
7 .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条条大路通罗马。谁都不应该把自己的发展道路定为一尊,更不应该把自己的发展道路强加于人。”国情不同,发展道路也不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带领全国人民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首先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材料表明(     
①基本国情是解决问题的基本依据
②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③中国共产党依据基本国情选择中国发展的道路
④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国情决定社会发展的任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2022年12月4日到10日,是我国第五个“宪法宣传周”,某市举行“宪法宣传周”主题活动。活动期间,律师向市民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市聋校学生同步手语表演《宪法伴我成长》;40名新入职的检察官、法官、行政执法人员进行宪法宣誓。此举(     
①旨在通过一系列主题活动促进我国法治现代化建设
②维护了宪法权威,通过法制教育惩治违法违纪行为
③可以引导国家公职人员依宪、依法办事,推进社会公平正义
④有利于引导全民懂法守法,有效监督公共权力在法治框架内运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3-09更新 | 2376次组卷 | 25卷引用: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导学案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设法治乡村,助力乡村振兴。某地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农村群众的法治需求和“急难愁盼”问题,创新宣传模式,让民法典“飞”入寻常百姓家,“典”亮农民美好新生活;进一步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用法治文化引导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形成乡村社会新风尚;加强对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法治培训,提高他们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引导广大村民依法表达诉求、维护权益。“民法典进农村”为推进乡村振兴营造了良好法治环境,筑牢了法治根基。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全面依法治国”的相关知识,分析该地开展民法典进农村对推进乡村振兴的作用。
10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成为当前发案最高、损失最大、群众反响最强烈的突出犯罪,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2021年10月19日,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2022年9月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中国人大网上公开征求意见,有12390位公众提出了28406条意见。作为一部新型领域立法,该法立法进程快,急用先行,与相关立法相互配套、共同推进,将进一步丰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形式;立足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和依法治理,侧重前端防范;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充分体现了党中央要求、人民意愿和实践需要。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分析《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出台过程是如何体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
2023-02-06更新 | 507次组卷 | 6卷引用: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导学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