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政治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材料一、新型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许多村庄将逐渐消失,不少独特的、传统的乡村文化随之消亡。一些地方以推进城镇化为名,拆除有价值的传统建筑。有专家警示,这样做是没有文化的,也是不负责任的。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继承的有关知识,说明专家警示的合理性。
材料二建设特色小镇,是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更加自信地走在全国前列的战略性举措。特色小镇最大的“特”,就在于跳出原有的思维框架,开拓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思路,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建设小镇,保留城乡的历史记忆,延续城乡的文脉,把文化基因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实现生产、生活、生态、文化融合,成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有效抓手。
(2)结合材料二和“文化的社会作用”的知识,说明特色小镇把文化基因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的道理。
材料三2018年3月28日上午,2018中国特色小(城)镇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会上,由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编著的《2018中国特色小镇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一书正式发布。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在该书中撰文指出,抓好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关键是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机制,着力培育供给侧小镇经济,防止“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特色小镇是经济社会发展中孕育出的新事物。在国内,近年来浙江乌镇、梁祝文化小镇和重庆涪陵榨菜文化小镇等一批特色文化小镇异军突起。在国外,很多举世闻名的特色文化小镇,已成为令游客流连忘返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它们小巧别致,各具特色,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既充满浓浓的历史文化味、现代气息,又触手可及。
(3)运用“文化创新的途径”的知识,谈谈材料三对我国建设特色文化小镇的启示。
2018-11-06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汉川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政治试题
13-14高二上·甘肃兰州·期中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老子的“损有余而补不足”、太平天国的“无处不均匀”和康有为的《大同书》,至建国后的人民公社、“大锅饭”,都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平均”的文化基因。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阶级社会,极端贫困的人们企盼平均分享财富,企盼有尊严的生活,这种思想对摧毁和瓦解封建制度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今天对我们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仍有启示和警示意义。


(1)材料反映了传统文化中的什么文化形式?简述这种形式的作用。
(2)结合材料,说明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这种传统文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