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政治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新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创办是当代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伟大转型进程中迈出的关键一步,创造了历史性的奇迹。特区之“特”,在于敢为人先。“摸着石头过河”并非易事。40年来,经济特区的建设者们秉持实事求是的思想,一心一意谋发展,主动放下“铁饭碗”、打破“大锅饭”,让市场说话、按规律办事,最终使经济特区成为资金积聚、人才云集、技术拔尖的“经济高地”。特区之“特”,在于思想解放。在改革开放的每个关键时期,经济特区皆领风气之先,与时俱进地创造新鲜经验,冲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了至关重要的探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对今天中国在当今世界地位的确立,都做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

材料二:深圳特区自创建以来,一直是改革的“试验田”、开放的“窗口”,承担着为改革开放先行探索的使命。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支持深圳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率先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路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部署,2019年12月,深圳颁发《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行动方案(2019-2025年)》提出深圳率先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通过全面推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熔铸新时代特区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和创意文化产业等举措,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为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城市文明建设提供成功案例、丰富例证。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分析特区之“特”给我们的启示。
(2)结合材料二,运用实践的有关知识,阐释从创建深圳特区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合理性。
(3)深圳率先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具有重大意义。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加以说明。
2020-12-2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平邑一中2021年高三西校元旦竞赛政治试题

2 . 我国古代十分强调对自然的尊重,提出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许多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朴素思想。中国古人对于生活环境,大到城邑园林,小到家居的选择、规划和建设,都有生态和谐的追求。然而,在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人们也曾产生“征服自然”的欲念,忽视对自然的保护,酿成环境灾难。

破坏自然的惨痛教训让人们醒悟。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20世纪80年代初,保护环境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绿色发展纳入新发展理念。

2020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要到位,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要充分调动市场的力量,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实现路径。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说,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就能形成绿色发展理念。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2)从“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角度,说明如何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2020-12-17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熟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抽测政治试题(二)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40年前,小岗村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1978年冬,小岗村18岁农民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鲜红手印,实行包产到户,从而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第二年小岗村就实现了粮食丰收,解决了温饱问题。然而,“一年越过温饱线,20年末进富裕门。”2006年,在时任村党支部书记沈浩等村委带领下,发扬“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小岗村启动了“二次土改”,率先推行并建立新型土地流转机制,跳出种粮单一结构,走向规模经营。改革,让小岗村再次走到了乡村振兴的前列,再次实现历史性的跨越,201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0000多元,走进的富裕之门。


结合材料,用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分析小康村越过温饱线、走进富裕门的路径。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并发表题为《发挥亚太引领作用应对世界经济挑战》的主旨演讲中说到,要解决世界经济深层次问题,单纯靠货币刺激政策是不够的,必须下决心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方面作更大努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亚太在这方面要走在世界前面,努力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路径。要提高亚太经济体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共建共享协调、开放、包容的全球价值链。


结合材料和所学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共建共享协调、开放、包容的全球价值链”的合理性。
5 . 材料一:作为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从三十多年前开始,中国的改革就一直在探索中前行。随着世情、国情不断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的改革开始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这需要政府用改革的办法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以全局的视角对改革所涉及到的各方面、各层次、各种要素进行统筹思考,协调各种关系,确定目标并为其制定正确的战略、路径,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改革的主体绝不仅仅是政府。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任何成功的改革,最不可缺的是善于表达、积极参与的负责任的公民。
材料二:2014年8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司法改革》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中国司法制度迫切需要改革、完善和发展,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在此之前国家组织国内司法部门和大量法律专家深入调查司法现状,研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系统学习和领会党的十八大报告,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新问题,提出司法新对策、新举措;努力做到司法政策建议符合规律、符合国情。专家分多个调研组分赴13个省区市,并到上百个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实地调研,为顺利制定白皮书奠定了重要基础。
(1)结合材料一,请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分析说明我国政府对改革进行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分析相关部门和专家是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