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政治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双选题)为了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小华同学利用假期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他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绘制成年代尺(见下图),对年代尺中标注时间发生的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A.①标志着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②标志着我国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C.③标志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D.④标志着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023-12-29更新 | 166次组卷 | 28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题
2 . (双选题)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实现共同富裕问题进行了一以贯之的持续探索。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没有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便没有人民的福利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先富带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将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相结合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鼓励勤劳发展致富,鼓励依法经营致富,鼓励创业创新致富

A.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构想,为我国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路线图”
B.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我国实现生产力发展和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必要前提
C.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为实现共同富裕指明了方向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更加明晰了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和实现路径
2023-12-03更新 | 55次组卷 | 24卷引用:江苏省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3 . 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从1952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全面展开的,而社会主义改革则是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两者相同点在于是(       
A.对旧生产关系的根本改变,奠定了中国进步和发展的基础
B.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基础上,改变与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环节
C.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大胆探索
2023-12-02更新 | 72次组卷 | 39卷引用:山西省高平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检测政治试题
4 . (双选)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的出路、前途和命运问题上,各种政治力量进行了异常激烈的较量,并相继提出自己的方案。在众多建国方案中只有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其中的原因有(     
A.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要
B.资产阶级革命没有给中国带来任何进步和发展
C.走社会主义道路让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国的出路和希望,有了主心骨
D.近代中国无产阶级的力量最为强大
2023-11-30更新 | 336次组卷 | 131卷引用:重庆第二十三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5 .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2023年经济增速预期目标的设定,主要考虑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的需要,并同近两年平均经济增速以及“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相衔接。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重、挑战多。要按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各项工作。材料蕴含的哲理有(       
A.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B.要用曲折的观点看问题
C.要把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绝对性统一起来D.要坚持具体问题分析
6 . (双项选择题)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A.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难以治愈的根本原因
B.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
C.主要内容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分工之间的矛盾
D.在社会分工的推动下可以被解决
2023-10-16更新 | 71次组卷 | 4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7 . (双选)在新华网调查公布的2022全国两会热词中,收入分配、住房保障、高质量教育、就业创业、健康中国等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乡村振兴、正风反腐、强军兴军、依法治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等体现出社会对国家发展的强烈关切。这表明(   )
A.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C.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加工的正确结果
D.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8 . (双选)针对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没有改变、总量不足问题又重新凸显、国际形势复杂严峻等情况,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农民持续增收,还要抓住农业科技创新这个关键,深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等,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B.要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C.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9 . (双选)2022年5月1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将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以及被扶养人生活费由原来的城乡区分的赔偿标准修改为统一采用城镇居民标准计算。长期以来,同一起司法案件中,受害者往往因为城乡身份的不同导致赔偿数额相差数倍的“同命不同价”现象将 正式终结。该司法解释的出台所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有(    )
A.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B.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C.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10 . (双选)中共中央《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指出: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法治社会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信仰法治、公平正义、保障权利、守法诚信、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举措。结合法治社会的内涵,你认为法治社会应该是(   )
A.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
B.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C.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
D.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