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政治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2 道试题
23-24高一上·全国·课堂例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股票持有者疯狂抛售股票,股市崩溃,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一夜之间,“繁荣”景象化为乌有,全面的经济危机随之而至: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锐减,很多人濒临破产。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危机终于爆发,美国历史上的“大萧条”时期来临了。这场危机持续时间较长,直到1933年,美国等国家才陆续走出危机阴影。此次危机的破坏力特别大,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进而导致全球性经济危机。2008年第三季度美国经济负增长0.3%。英国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比第三季度下降1.5%,这是自1980年以来英国经济最大的季度跌幅。全球主要金融市场环境急剧恶化,多家银行倒闭,股市遭受重创。


根据上述不同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容易(0.94) |

2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宪法中增加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对新时代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作出了全面部署。

(1)从材料可以看出,我国使用过“法制”和“法治”两个概念。请说说“法制”和“法治”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
(2)为何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又要达到什么目标?
2024-04-04更新 | 173次组卷 | 2卷引用:7.2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案例一   中学生小飞在学校与同学小王打架,把同学小王打伤,需要赔偿1万元的医疗费。小飞的父母以事情发生在学校为由拒绝赔偿。

案例二   父母离婚后,小芙跟随母亲生活。父亲一直希望探望小芙,但母亲以父亲探望不利于自己管教孩子为由予以拒绝。母亲要求父亲支付孩子的抚养费,父亲则以母亲长期阻止他探望孩子为由拒绝支付。

结合材料及教材的知识,回答问题。
(1)小飞的父母给出的理由是否成立?
(2)父母离婚后父母对子女是否还有义务?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容易(0.94) |

4 . 1983年,围绕“当事人对主管行政机关给予的行政处罚不服的,可否向人民法院起诉”的问题,社会各界就建立我国行政诉讼制度进行了广泛讨论。经过长期的酝酿、起草、论证,1989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民告官”制度正式确立。行政诉讼法的颁布被视为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里程碑。

行政诉讼法颁行25年后,2014年,经过两次向公众征求意见和三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行政诉讼法完成了第一次修改,为行政诉讼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法律解决方案。201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行政诉讼法进行第二次修改,确立了公益诉讼制度,规定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等领域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职责的,人民检察院应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查阅相关背景资料,结合我国行政诉讼法的制定和修改,围绕“如何实现科学立法”开展讨论,并提出可行的建议。
2024-03-28更新 | 117次组卷 | 5卷引用:9.1科学立法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英国是第一次产业革命的发源地,也是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发源地。伴随着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生产方式的不断扩展,周期性的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成为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常态。伴随着经济危机的日趋频繁和严重,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以及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等工人运动先后爆发。1880年,为了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武装新成立的法国工人党,恩格斯发表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宣布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角度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结论。
23-24高一·全国·课堂例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6 . 探究与分享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委托起草的会议宣言指出:“当着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

谈谈你对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理解。

2023-10-31更新 | 110次组卷 | 3卷引用:1.2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同步练习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容易(0.94) |

7 . 孟某、江某夫妇决定为他们刚出生的女儿取名为“北燕南飞”,但在为女儿申请办理户口登记时,却被当地公安机关以该姓名违背公序良俗为由拒绝办理。孟某认为其女儿享有姓名权,作为父母有为子女取名的自由。有人则认为,这种取名方法不带有父母任何一方姓氏,过于任性,与习惯做法不符,不应提倡。


(1)结合教材概述民法的基本原则。
(2)结合生活中通常的取名方法,讨论案例中的取名行为是否合理合法,并说明理由。
2024-04-04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1.1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为了让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我国政府采取了减税降费、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等多项措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


(1)上述措施体现了宏观调控的哪些手段?
(2)为什么要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2023-09-02更新 | 98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9 . 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人民至上论",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人民幸福论"。这一思想彰显了人民创造历史、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观,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是写在亿万中国人民心中的科学理论。

搜集实例,谈谈近年来党和国家制定的方针政策如何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从“十四个坚持”中选择一条,查阅资料,撰写一篇短文。
2023-08-29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政治试题

10 . 某村地处西北地区,农业基础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村民增收困难。在党的脱贫政策支持下,通过发展果树种植、乡村旅游、养殖等产业,村民过上了幸福生活。

该村脱贫致富后积极与周边的贫困村结成帮扶关系,采取村合作社带动贫困村农户的模式,为贫困村提供技术培训、产销支持,带动贫困村发展果树种植、养殖等产业,使这些贫困村摆脱贫困,昂首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认识。进一步搜集材料,从个人收入分配角度,谈谈应该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