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学常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比较成本理论(又称“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该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不考虑其他因素,以下两国之间适合选择(     )
甲国单位生产时间4吨煤炭2.5吨羊毛
乙国单位生产时间1吨煤炭2吨羊毛

A.乙国出口煤炭,进口羊毛,发挥比较优势
B.甲乙两国尽可能减少进口,保护民族经济发展
C.甲国既出口煤炭,也出口羊毛,发挥绝对优势
D.甲国进口羊毛,乙国进口煤炭,发挥各自比较优势
2 . 马克思的重要发现有两个,一个是唯物史观,一个是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     
①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②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③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④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B.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
C.金融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之间的矛盾
D.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4 . “看不见的手”是一个隐喻,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命题。他指出,个人在经济生活中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受“看不见的手”驱使,即通过分工和市场的作用,可以达到国家富裕的目的。在市场经济中,“看不见的手”(       
①能通过价格的涨落和供求的变化等来调节经济
②通过财政、税收手段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③能够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④通过利益杠杆作用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与生产该商品相关的判断如下表所示。
序号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单位商品价值商品数量商品价值总量
缩短降低增加不变
缩短降低增加增加
不变增加降低不变
不变降低增加增加
其中正确的是()
A.B.C.D.
2018-06-09更新 | 7450次组卷 | 103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辽宁省盘锦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7 .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中,失业者饥寒交迫,而农场主们却把一桶桶牛奶倒入河中,让庄稼烂在地里。这种现象说明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B.资本主义生产盲目扩大趋势愈演愈烈
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工资水平亟待提高
12-13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两个具体表现分别是(  )
①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
②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
③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④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①③
2016-12-12更新 | 1340次组卷 | 6卷引用:辽宁省本溪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