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财政与税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未来几年我国财政收入将由高速增长转向中低速增长,财政支出会呈刚性增长,财政管理要求更规范科学。这种“财政新常态”意味着在保证财政收支大致平衡的前提下,适度增加财政赤字规模。下列政策不会导致财政赤字的增加的是:
A.扩大营业税改增值税为重点的结构性减税政策适用范围
B.清理、规范、取消多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
C.加大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关于的政府投资力度
D.盘活政府部门资金存量,提高财政资金运转效率
2019-01-30更新 | 1663次组卷 | 56卷引用: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政治(北京卷)
2 . 按收入高低把总人口等分为高、中、低三组。图8所示为各组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的两种不同状态。下列做法有利于有状态a向状态b转变的是

①加大扶贫开发与救济力度 ②个人收入按超额累进税率缴税
③发挥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 ④降低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材料一
我国北方有大面积的缺水地区,干旱灾害时常威胁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2008年冬到2009年春,我国北方冬小麦主产区的8个省市遭遇50年来的特大旱灾,受面积达1.57亩。
在中央统一部署下,遭遇旱灾地区的各级政府迅速启动抗旱救灾应急预案,紧急调拨资金、物资,组织干部群众和解放军官兵,全力抗旱救灾,取得显著成果。
材料二
2009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按照《条例》,在紧急抗旱时期,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组织动员本行政区内各有关单位和个人投入抗旱工作,所有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指挥,承担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分配的抗旱工作任务。
材料三
以往,有些干旱地区每逢大旱即靠抽取地下水和引河水浸灌抗旱,加剧了地下水的枯竭和河水的断流;有些干旱地区却发展诸如高尔夫球场、造纸厂等高耗水型产业,造成雪上加霜;有些地区采取人工增雨作业,但受雨云条件限制难以及时解决干旱问题;有些地方因资金困难,农田水利设施来得缺位,只能靠天吃饭。
(1)结合材料分析应如何运用经济手段推动抗旱工作。
(2)运用相关经济知识,说明如何协调水资源利用与三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政府为什么必须承担抗旱救灾的职责?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政府在抗旱救灾中履行了怎样的国家职能。
(4)结合材料,说明在抗旱问题上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哪些观点。
2019-01-30更新 | 8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文综(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下表是2011年北京市部分经济指标的年度增长率。
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个人所得税
14.4%12.5%28.6%15.5%26.7%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推出2011年北京市
A.财政收入高于财政支出,出现财政盈余
B.个人所得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上升
C.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速过快抑制了财政收入增长
D.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抑制了个人所得税增长
2019-01-30更新 | 641次组卷 | 7卷引用: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北京卷)
5 .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表现。当然,我国要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2009年末,我国财政收入增速超过GDP增长率的局面已经持续了17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已由“九五”末期的10.3%上升到“十一五”初期的18.4%。与此同时,居民收入和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出现了下降,职工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从“九五”末期的13.3%下降到“十一五”初期的11%。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各行业间收入水平最高是最低的1.8倍,2008年我国20个行业门类中这一差距为4.77倍。目前,电力、电信、石油等垄断企业职工平均收入是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的5—10倍左右。上市国企高层管理人员的收入是一线职工的18倍左右。
材料二
我国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2010年,国家继续出台系列惠民措施,于增加人民收入,改善民生。如中央财政拟安排“三农”投入8183亿元,比以上年增加930亿元,用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实施各种惠农补贴等;中央财政拟安排社会保障投入3185亿元,用于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把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舍的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元,比上年增长50%;中央财政拟投入433亿元用于促进就业,继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重点提高农民工和城乡新增老大力的就业能力。
(1) 材料一(含图15)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运用所学经济常识,说明如何利用税收来解决材料一中出项的问题。
(2) 结合材料二,运用国家职能的有关知识,分析国家继续出台系列惠民措施对增加人民收入,改善民生的作用。
(3)结合材料,运用因果联系的观点,说明我国当前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必要性。
2019-01-30更新 | 950次组卷 | 2卷引用: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四川卷)
6 . “十一五”期间,全国共计划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9500亿元。2011年中央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投资也将进一步向西北和“少边穷”地区倾斜,其中以车辆购置税安排的投资额将超过300亿元。这说明
①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②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最普遍形式
③国家财政支出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④公民自觉纳税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必要前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9-01-30更新 | 780次组卷 | 6卷引用:2011年江苏省高考真题政治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拉弗曲线”(见图)描述了税率和税收的关系。它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税收政策必须考虑企业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②A点是我国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最佳税率选择
③确定税率应充分考虑企业产品的价值和竞争力
④税率超过了一定的范围将导致税收收入的下降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④D.③④
2019-01-30更新 | 792次组卷 | 9卷引用:2011年福建省高考真题文综政治卷
8 . 为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某县增加财政投入,加快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利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文化室、卫生室、农民体育健身场地等设施,构建县、乡镇、村三级联动互补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这一做法
①扩大了农村社区民主自治的范围
②优化了农村地区公共服务的资源配置
③加快了村民自治的制度化规范化进程
④提升了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9 . 2006年4月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局发布的《消费税税目调整细则》生效。该《细则》规定,新增高档手表[指销售价格在10000元(含)以上]、木制一次性筷子税目,其税率分别为20%、5%;取消护肤护发品税目。国家对消费品有选择征税的目的是
①抑制高速通货膨胀                                      ②合理调节消费行为
③间接引导投资流向                                      ④调节个人收入分配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2019-01-30更新 | 810次组卷 | 5卷引用: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政治卷(全国卷1)
2014·上海·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10 . 财政部决定从2014年起,对中央企业税后利润的收取比例提高5%,增收部分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这部分税后利润及其用途是
A.国有资产收入和国民收入初次分配
B.国有资产收入和国民收入再次分配
C.集体资产收入和国民收入初次分配
D.集体资产收入和国民收入再次分配
2019-01-30更新 | 1367次组卷 | 6卷引用: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政治(上海卷)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