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如何提高家庭消费水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中国有14亿多人口,4亿左右的中等收入群体,近年来我国社会中等收入群体占比还在不断扩大,市场规模巨大;居民收入不断增长,2020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4.7%;我国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覆盖面也在逐步扩大,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稳就业、保民生的举措和提振消费的政策,并积极维护市场秩序;各大商超也纷纷提高入场产品品质、推广自己的线上销售平台……这些后疫情阶段的举措都有利于进一步释放我国的消费潜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结合材料,运用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释放消费潜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利因素。
2022-12-08更新 | 205次组卷 | 18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洮南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0年以来各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2021年3月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等短期因素对消费市场冲击较大,但市场销售韧性显现。

材料二   2021年9月15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就2021年8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指出,从下阶段来看,支撑消费还有很多有利因素。第一,消费持续扩大的内在动因是稳固的。我国有14多亿人口,有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一万美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预示着消费规模增加、消费结构升级的态势将会持续。第二,今年以来,就业保持了总体稳定,企业效益也保持了较快增长,居民收入增加有保障,这些都有利于消费能力的提升。第三,社会保障不断完善,民生投入持续增加,有助于提升居民消费的意愿。随着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推进,经济持续恢复,消费环境逐步改善,有利于消费保持稳定增长。


(1)解读材料一包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经济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支撑消费的?
2022-02-09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双辽市一中、大安市一中、通榆县一中等重点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春天一场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在复工复产的过程中,全国各地使用了自己的招数,纷纷拿出自己的方法拉动消费。浙江、江苏、河北、江西等多省出台措施,鼓励推行每周2.5天假期,有的省份还安排了消费券或“周五下午景区门票半价”等配套政策;福州市开展了“惠聚榕城消费季”专项活动和形式多样的“八闽美食嘉年华”线上、线下活动;龙岩市通过办理“红古田惠民卡”,免收市内主要景点门票,倡议人们“动”起来、“带”起来、“吃”起来、“购”起来、“游”起来……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说各地具体做法对拉动消费的作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


材料一   2016~2020年我国最终消费与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年份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

消费

64.6

58.8

76.2

57.8

54.3

投资

42.4

32.1

32.4

31.2

43.1

注:2020年1至4季度我国GDP增速分别为-6.8%、3.2%、4.9%和6.5%。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成效,真正形成了供给创造需求的良好局面。2020年以来,我国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都走在世界前列,但经济恢复仍不平衡,需求恢复滞后于供给,消费恢复滞后于投资,投资产业层次低、投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突出。由于国内循环体系尚存在很多短板,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各环节堵点尚未完全打通,在需求牵引供给、实现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方面还有很多不足。新冠肺炎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使居民就业和收入受到较大影响,也加重了居民谨慎消费的心理。加强需求侧管理,扩大内需市场,成为当前和今后必须坚持的战略基点。


(1)简要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请结合材料与经济生活知识,就如何加强需求侧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外需受到明显抑制。同时,国内市场面临发展瓶颈,无法有效对接居民消费过程中多层次、多样化、高质量的物质和文化服务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堵”住了居民消费潜力的释放;居民收入增速放缓与消费支出负担双重作用,直接导致居民的综合性消费能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居民的消费意愿,抑制了居民的消费行为;体制机制的建设不完善,“堵”住了居民的消费渠道;国内市场的消费环境不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产品质量体系以及市场监管条例等体制机制的缺位,使得居民“不敢消费”“不愿消费”。

2020年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释放消费潜力。


结合材料,运用消费的有关知识说明应如何破除消费堵点,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6 . 消费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消费扩大和升级,促进经济提质增效。会议指出,要促进消费扩大和升级,需要让老百姓“能消费”(看自己的钱包鼓不鼓)、“敢消费”(看未来的支出风险大不大)、“愿消费”(看消费环境好不好)。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才能让老百姓“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提高人民文化消费水平,各级政府要积极作为。


运用经济生活中“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的相关知识,谈谈应如何进一步释放我国居民的文化消费潜力,提高人民文化消费水平?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目前,我国城镇投资和消费增长趋稳,而农村发展则大有作为,空间广阔。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农村居民的2.69倍,较2012年有所下降;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为城镇的46.4%,较2017年提高1.6个百分点。农村人均消费支出12124元,增长10.7%,增速较城镇居民高4个百分点;2018年我国农、林牧、副、渔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3%,高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4个百分点;2018年我国农业数字经济占行业增加值比重达7.3%,我国乡村地区经营网络化快速发展,农产品网络销售额保持高速增长,2018年达到2305亿元,同比增长33.8%。但同时也应看到,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农业转移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农村宅基地和住宅闲置浪费问题日益突出。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当前应如何进一步释放我国农村的经济增长潜能。
2020-06-20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辽源五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2月3日到3月4日,中央5次部署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的相关工作。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包括5G网络、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

“新基建”带来了许多新的应用场景。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传统物流业实现智能化操作,一个汽车物流厂房,只需几名工人值守,每小时可以实现800箱汽车零部件出入库,每年节省成本约200万元;同时,带动了一大批新产业、新业态的出现和成长。新冠疫情期间,通过钉钉平台,1.8亿学生同时在家上网课;通过5G网络可以实时同步传输患者的大量医疗影像,多地专家能够清楚看到并有效开展远程会诊。


结合材料和所学的经济知识,说明“新基建”将怎样影响个人的经济生活。
2020-06-20更新 | 366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舒兰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二)

10 . 2017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报告》称:按常住地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比2015年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城镇居民人均可吏配收入33616元,比2015年增长7.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130元,增长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079元,增长7.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7%。恩格尔系数为30.1%,比2015年下降0.5个百分点,其中农村为32.2%,城镇为29.3%。


材料中反映的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
2020-06-06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长春二十九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