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2014年,北京30多名年轻人发起杜绝浪费、吃光盘中食物的“光盘行动”;今天,“光盘”“打包”已成为很多人生活就餐的日常。

不容忽视的是,当前餐饮浪费现象依旧突出。2018年《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披露,中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大型聚会浪费达38%,学生盒饭有1∕3被扔掉。尽管我国用全球7%的耕地、世界人均量1/4的水资源,养活了近20%的人口,但对于保障粮食供给始终要有危机意识。

2021年2月,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起草《北京市制止餐饮浪费规定(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和文化知识,说明制止餐饮浪费的意义。
2021-04-15更新 | 354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1届高三一模政治试题

2 . 改革再出发,进一步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

【紧日子有意义,好日子有滋味】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党和政府过紧日子,意味着精打细算,把钱花在刀刃上,把更多真金白银投入到高质量发展和民生事业上来,让人民群众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紧日子彰显了党和政府为民的初心,好日子是百姓生活的幸福味道。政府会过紧日子,让老百姓的好日子更有奔头,让国家发展的大图景和千家万户的小目标交相辉映,画出最大同心圆。


(1)运用所学哲学知识阐释如何处理“紧日子”与“好日子”之间的关系。

【落实群众路线,书写满意答卷】

翻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一边是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数十项惠民举措等众多利好,一边是中央财政一般性支出压减5%以上、“三公”经费再压减3%左右等安排。一边是政府的“减法”,一边是民生的“加法”,生动诠释了党和政府过“紧日子”和老百姓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好日子”之间的辩证关系。


(2)结合《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谈谈如何理解党和政府为了百姓的“好日子”要过“紧日子”。
【助力经济增长,添彩美好生活】

材料一:




(3)解读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2019年,中国消费市场有望跨入6万亿美元,并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大消费市场。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要抓紧实施促进消费的一揽子政策,增强消费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材料三:进入2019年,哪些行业有机会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图17是消费升级热点关键词生成的词云图。



(4)阅读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如何助力消费增长添彩美好生活。
2019-07-03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二模文综政治试题
3 . 作为高中生群体的“00后”,在消费中存在着一些不正常的现象。某些同学看包装买吃的,看品牌买穿的,看趣味选玩的;他们“大胆”消费,原因是“我喜欢”,他们消费行为都是为了“取悦自己”。
请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中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消费观?
2018-02-0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4 . 数字经济就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材料一: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同学们对人工智能、数字家庭、网络金融等行业产生了浓厚兴趣,打算深入了解这些新兴行业发展和创新型企业的成长所需的内外条件,为未来自主创业做准备。
(1)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完成下表并说明理由。

材料二:数字经济在我们生活中已经无孔不入,吃饭、购物、出行、学习、娱乐,人们的日常活动几乎都离不开数字经济,学生对此展开讨论:
学生甲:我安装了北京实时公交车查询软件,只要输入公交线路名称、线路方向和站点名称,即可清晰地看到距离自己所在站点的公交车有几辆在路上、预计几点几分到达本站、目前距离本站多少公里等动态信息。
学生乙:我用手机从网上购买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过了一段时间,这个购书网站又给我推荐了《古典的中国》《边城》等书籍及优惠价格信息,但我发现有些书籍与网上描述的不完全一致,并且网络退换书籍手续繁琐。
(2)任选以上一位同学的发言,谈谈如何看待数字经济带来的影响。
2017-05-17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17届高三第二次综合练习文综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际上一般从“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崇尚科学精神”等3个方面定量测度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我国的调查结果如图

材料二:公众的科学素养是科技发展的土壤,虽然我们的国家实力已经能够实现“上天入地”,但企业的创新能力仍然不足;在生活中,面对“吃绿豆能治百病”、“碘盐防辐射”这些谬误信息,很多人难以辨别真假,一度出现疯狂的抢购风,引起了市场的波动。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和问题?
(2)请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公众科学素养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016-11-26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北京北师大二附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