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3 道试题
1 . 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设置小份菜半份菜、拼盘,鼓励饭后打包这些创新举措表明,倡导和践行“俭法”生活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社会风尚。倡导和践行“俭法”生活(     )
①践行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
②遵循了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的原则    
③有利于营造爱粮节粮氛围,保障粮食安全
④符合绿色消费主旨,是保护环境的需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1-12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黔江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0年10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做好保就业工作。会议指出,保就业居“六保”之首,保住就业就可以稳住经济基本盘。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既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又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关乎国计民生。我们一定要努力提高政治站位,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为“十四五”的良好开局做好铺垫。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保就业对稳住经济基本盘的传导过程。
2022-04-2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巫山县官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能源汽车以其碳排放低、使用成本低、行驶安静等优点而受到人们的青睐。近几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生产企业已达200多家,产业集群优势明显,已经拥有从电池、电机到电控系统的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国家关于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汽车下乡等政策的不断推进,国内掀起了一股新能源汽车热。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分别完成136.6万辆和136.7万辆,同比累计增长7.5%和10.9%。市场预测,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销量将超过1700万辆。新能源汽车消费增长的同时,不少用户对新能源汽车似乎并不太满意,比如:电池使用寿命过短、电池续航时间越来越短、充电太难等。

材料二   2020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汽)时指出,新时代陕汽要有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陕汽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制造企业,是我国重型军车的主要研发生产基地。它坚持推进“2035”战略落地,布局并形成全系列商用车暨新能源产业格局,实现陕汽商用车与陕重汽车双轮驱动,在清洁能源与新能源、智能网联商用车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拥有372项专利技术,承担了国家863新能源商用车开发项目,成功开发出国内第一辆L4级智能重卡和燃料电池整车产品。陕汽还是我国服务型制造的先驱和典范,创新开展了融资租赁、保险基金、二手车置换、车联网数据服务、TOC托管服务等一系列业务,打造国内大型商用车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它也是我国首批整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企业,近年来,在阿尔及利亚、肯尼亚等13个国家建成了本地化工厂,在海外拥有200余条营销渠道、360余家服务网络,出口量保持行业前列。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应该如何看待我国新能源汽车消费增长。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陕汽是怎样争创一流企业的。
2022-03-2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六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题
4 . 身穿老干妈卫衣、脚踏李宁运动鞋、嘴涂故宫红唇膏……新一代年轻人正以穿国货、用国货、吃国货定义着时尚,追逐着新潮,推动着“国潮”热滚滚而来。如何抓住“国潮”机遇,“永”立潮头?这是当下新老国产品牌不断追寻的答案。下列答案中合理的有(     
①扩大生产规模,不断增强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
②用贴近时代的语言、包装和产品与消费者沟通
③丰富产品组合,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④挖掘产品文化元素,以文化赋能品牌可持续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12-23更新 | 281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联考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几年来,对机器人消费需求正在强劲上扬。据有关机构预测,2019--2020年,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家用服务机器人的全球销量将高达2590万台,市场规模将达到122亿美元。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使服务机器人形成完备的产业链,上游是生产服务机器人所需零部件的供应商,包括自动焊机、电子器件等供应商;中游是制造环节,包括总装厂、操作系统提供商等;下游则主要是医疗、家用、农用等行业和领域的应用。我国各地政府看到了机器人产业的广阔前景,为拉动经济发展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纷纷展开机器人产业建设。


运用“生产与消费”的有关知识,分析服务机器人消费对生产的作用。
2021-12-18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江津第五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半期考试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如今,无论是出行打网约车、吃饭点外卖,还是日常需求用网购、学习充电上网课,互联网平台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材料一   2020年以来,重庆市通过实施“加快发展直播带货行动计划”,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共计开展直播带货18.4万场次,带动销售额突破100亿元。目前,以线上线下一体化购物、体验式消费、智慧消费、品质消费等为主要特征的新型消费,正在重庆市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平台经济蓬勃发展。《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显示,2019年我国互联网平台服务企业实现业务收入3193亿元,同比增长24.9%,然而,随着平台经济迅速崛起,强行提高服务费率,逼迫商家“二选一”(禁止平台内商家在其他竞争性平台开店或参加促销活动),对消费者“大数据杀熟”等一系列问题也随之出现。当网络已经变成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我们需要确保平台经济更好赋能产业、激活创新,让更多人共享数字红利。


(1)结合材料一,阐述直播带货的经济效应。
(2)结合材料二,运用市场配置资源的知识,谈谈你对平台经济出现上述现象的认识。
2021-12-18更新 | 345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半期考试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新能源汽车涉及36个行业,关系到数千万个就业机会,已被许多汽车生产国当作振兴经济的突破口。自2012年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来,我国出台稳定和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若干措施,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规定,鼓励限购城市适当增加号牌指标投放,财政补贴政策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等等。


结合材料和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消费政策是如何促进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良性循环的。
8 . 消费扶贫是社会各界通过消费来自贫困地区的产品,帮助当地增收脱贫的一种方式。近日,中国青年报一项调查显示,84.1%的受访者表示愿意更多地参与消费扶贫,其中,一线城市和农村地方受访者愿意的比例更高,分别为85.9%和85.7%。在进行消费扶贫时,受访者最看重哪些因素?数据显示,质量(75.5%)、特色(57.7%)、扶贫标识(46.3%)、贫困情况(41.4%)、价格(41.3%)和名人推荐(22.1%)等。上述调查数据表明(       
①参与消费扶贫具有满足消费需求和社会公益特征
②收入越高的人群,参与消费扶贫的积极性越高
③降低产品价格是贫困地区产品扩大销路的关键
④注重产品的质量和特色才能提高消费扶贫效果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11-20更新 | 319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模拟调研卷政治试题(二)

9 . 数字技术的运用推动着我国经济质量不断提升,夯实了中国经济的坚实根基。回答下列小题。

1.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6.2%;2019年软件产业收入达7.2万亿元,同比增长15.4%;中国光纤用户渗透率居全球第一,5G用户超过6000万;工业互联网公共平台超过70家,服务的工业企业超过40多万家。材料表明,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       
①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率最高②带动生产和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③加快我国工业企业数量的增长④助推我国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数字经济大潮下,各种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重庆市一批互联网平台快速崛起,以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批新型企业,推动就业模式从传统的“公司+雇员”向“平台+个人”转变,一批有创意、有能力的“新个体工商户”快速成长。橙子公司的“平台+个人”的就业模式(       
①为劳动者提供了多元化的创富机会②有利于更好满足企业用工的弹性需求
③创造了更多岗位,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④是基于经济下行压力大,激活经济的举措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11-17更新 | 19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模拟调研卷政治试题(二)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促进形成强大国内消费市场,持续释放内需潜力。消费是最终需求,既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的直接体现。加快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有利于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结合材料,运用消费对生产反作用知识,说明我国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意义。
2021-11-04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国维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