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劳动和就业的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2014·山东·二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劳动力供给曲线(S1)具有向后弯曲的特性(如下图),当工资增长至P0后,劳动者将不必提供更多的劳动就可维持较高生活水平,劳动供给会呈减少趋势。当前,我国已结束了劳动力低价大量供给的时代,用人单位需要通过提高工资以吸引足够的劳动力资源,这种状况处于劳动力供给曲线上的______点
A.①B.②C.③D.④
2 . 如图所示为库兹涅兹曲线,表明当一国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迈进时,往往是利益矛盾不断加剧,收入分化加速的时期。我国当前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针对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劳动者工资偏低现象,国家提出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为此,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大力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
②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
④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的劳动力流动市场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021-10-21更新 | 470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6-2017学年山西大同第一中学高一上周测政治试卷
11-12高三·江西·阶段练习
3 . 居民、企业、政府是国民经济中的三大类经济活动主体,构成了国民经济流程中的三个基本部门。该图是三部门经济流程图,对它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①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三个部门以市场为媒介产生各种经济联系。
②政府、企业所需资金和资本主要从金融市场获取,居民户是这市场的主要供给方。
③企业、政府购买劳动力而支付的报酬是居民收入来源的主要组成部分。
④应建立完善市场体系,让所有资源、产品依靠市场流通实现优化配置。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2016-12-12更新 | 87次组卷 | 4卷引用:2015届山西大学附中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